太子姫驁怎麼接?
逼死君父,是為不忠。
逼死父親,是為不孝。
一個不忠不孝的人,怎麼可能登基為帝?
恐怕他登基為帝的那一天,就是他的那個離親王姫原叔叔,還有兄弟們起檄文討伐他的時候。
甚至用不了等他登基,他的名聲就要臭大街了。
以丞相聞綱為首的貴族們,也不敢接。
今日之話傳出去,若是三日後皇帝真的自絕於東來閣內,他們這些個帶頭的大臣,恐怕就真的自絕以謝罪了!
不說別人,在外的離親王姫原還有幾位皇子親王,絕對會將他們定為奸佞!
而且,更嚴重的是,若出了那種情況,在外領兵的兩位議政親王與兩位皇子,恐怕會當場據兵自立討伐姫驁!
到時候,他們幾個就是導致大周亡國的萬世罪人,要遺臭萬年的!
一念及此,聞綱為首的一干貴族就啞火了!
太子姫驁也只能跪?於地,發不得聲。
仁尊皇姫隆的這種無賴招數,奏效了!
於是乎,乾坤殿內的情形,再次陷入了僵持之中。
仁尊皇姫隆的無賴招數,只是緩解了目前的局勢,但還不能讓群臣退散。
大周的貴族們都做到了逼宮差點要將皇帝逼死的程度,你叫他們就此退散,那不是傻嗎?
今天退散,皇帝權柄重聚,到時候一個個清算起來,還能有他們的好?
所以,雖然皇帝以死相逼,但是乾坤殿內的三千貴族,也沒有一個退散的。
時間就在這種僵持當中流逝。
御座上,仁尊皇姫隆也早已經群臣的心思猜的差不多了。
但他更明白,不能再拖了。
今天這件事,已經是針鋒相對了,無論是哪一方失敗,都有著極其嚴重的後果,雙方都不可能退縮的。
所以,要想解決今天這件事,只能是妥協!
另一種層面上的妥協!
讓群臣們的訴求得到一定的滿足,而他這個皇帝的權柄亦保留下來。
所以,很快的,仁尊皇姫隆就再次開口。
這一次開口,仁尊皇姫隆不復先前的絕然,反而一臉的誠懇的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