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仁尊皇姫隆最近還是過的蠻舒心的。
原因也很簡單。
自從葉真被放逐之後,仁尊皇姫隆的計劃進行的非常順利,壓根沒有之前的那些鬧心事。
之前仁尊皇姫隆捨出了一個從潛邸時就隨他的心腹大司天伍預,與天廟聯手坑了大周軍方柱石威王劉無病與衛國公潘叔鎔這兩位,營造出了大好形勢。
可是大好形勢,被葉真給破壞了。
斬殺魔族將領,收復失地,恨的仁尊皇姫隆是牙癢癢。
可自從葉真消失之後,仁尊皇姫隆的各種小手段,就進行的無比順利。
稍有動作,前方大軍就不是損兵折將,就是丟城失地。
這大半年來大周的形勢,正向著仁尊皇姫隆預想的方向飛速靠過去。
仁尊皇姫隆不僅感覺到自己恢復了年輕與精力,也看到了萬世不朽的功業在向他招手。
照目前的情況,再有個一兩年的功夫,丟失的國土就應該差不多了,承壓在他這個皇帝身上的重擔,也就削減的差不多了。
到時候,他拿出所有的手段,獨掌乾坤,大舉反攻,就可以建立萬世帝業,更可以徹底破除他身上的皇族生命禁錮。
所以說,仁尊皇姫隆這些天是過的一天比一天有盼頭。
當然,也有些不爽。
身為帝王,仁尊皇姫隆可以很敏銳的感知到,他對整個朝堂、整個大周的掌控力在下降。
他明白,這是目前減負的必然後果。
做君王跟帶兵打仗一樣,老打勝仗,自然是威望日重,老打敗仗,威望日減不說,甚至有被麾下將官奪權的可能。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仁尊皇姫隆如今死死的將秘監與巡天司掌握在手裡。
只要這兩個大殺器在手,再加上皇家不知道這多少年來積累下的秘密力量,任何人想要造他的反,那是在做夢!
這也是仁尊皇姫隆的底氣。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仁尊皇姫隆就坐視他的大兒子桓王姫驁府前的門檻被洛邑重臣與貴族踏破。
再蹦達,這洛邑與大周,也還是他的。
手掌巡天司與秘監這兩大利器,洛邑朝臣們要請立太子一事,仁尊皇姫隆焉能不知道?
早就知道了,甚至有多少重臣要上奏摺他都知道了。
原本,仁尊皇姫隆的意思是摻沙子,不是還有四皇子與七皇子兩個嘛?
請立太子,擇賢而立,從這三人當中選。
等你們爭明白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