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軍法,確實是只問結果,不論過程的。
沒辦法,原鎮南軍團殘部已然併入鎮海軍,葉真最早的以援軍身份自辯的說法,就沒法丟擲來。
否則就是主動拋棄了曾經一起浴血奮戰的鎮南軍團殘部。
失城之罪,葉真就只能捏著鼻子認下,正如離親王所言,這是不容質疑的事實。
而逃軍之罪,葉真最早也是很清楚的。
當初葉真也是無奈,大都督姬原有反判跡像,葉真壓根不敢向大都督府回報。
要不然,隨便一道軍令下來,就夠葉真受的了。
至於向洛邑彙報此事,葉真也是不敢。
洛邑遠離戰場,是壓根不可能同意他孤軍深入魔族腹地的,以他們拍腦袋的決定,只會將鎮海軍陷入決地。
更讓鎮海軍面對大周軍法,沒有一點轉圜餘地。
所以如今大都督姬原所說的逃軍之罪,葉真也只能認下來。
不過,葉真的目的已然達到了。
這一番自辯,朝廷重臣想來已然知道,鎮海軍當初面臨的局面和選擇到底有多難多複雜。
鎮海軍在葉真手上,立下如此驚功之功,還活著迴轉大周,已然是難能可貴!
只要給諸位重臣還有仁尊皇姬隆留下這麼一個影響,在接下來的朝議之中,就足夠了。
不過話說回來,葉真其實是可以將這個逃軍之罪推脫掉的,比如推到已經殉國的第二大權祭通納身上,言是第二大權祭的命令。
以第二大權祭通納的身份,當為鎮海軍擋下這個罪名。
不過,葉真卻是不忍!
第二大權祭通納以身殉國,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是已經料到了葉真現在的面臨的困境。
這才寧願一死,也不願意苟且偷生。
對通納而言,活著回來遭受這樣那樣的指責,承擔無數罵名,簡直比殺了他還要難受。
還不如以身殉國,留下身後名。
既然第二大權祭通納為此都已經不惜以身殉國了,葉真為了自己脫身,再將這個帽子扣到第二大權祭通納身上,就殊為不地道,也於心不忍。
所以,葉真就只能認了。
“陛下,我鎮海軍當時所面臨的情況無比複雜,才致犯下了這失城、逃軍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