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鬼子和德國已經結盟,很多關鍵技術和情報會進行共享,鬼子早晚也會擁有這樣的技術,咱們不得不防。”
兩位司令、副總參謀長傾聽著張雲的提醒以及簡單介紹的雷達技術、鋁箔條幹擾的原理等等,再次感受到了世界大戰背景下列強們軍事技術的快速革新。
“果然,戰爭才是技術進步的最大催化劑,歐美等國的軍事裝備和軍事戰術實在是進步太快了。”
副總參謀長感慨道:“哪怕是咱們八路軍、國民政府軍等等,其軍事裝備、技術都在不斷進步和革新。相比之下,鬼子陸軍跟咱們打了這麼多年,戰術和裝備竟然沒有多大的改進,也真是個異數了。”
司令等人均是點了點頭。
自全面侵華以來,鬼子陸軍部隊最大的變動,就是逐步以小鋼炮等替換了步兵炮,以拐把子機槍替換了歪把子,其他變化真的不大。
“說白了,還是鬼子的國力不足。”旁邊一直認真傾聽的司令,一開口就是一針見血,“他們由於本土資源缺乏,造成在戰術和裝備上極為強調價效比,以精準射擊和精準炮擊降低資源消耗,這直接限制了他們很多戰術的使用。
與此同時,他們在戰略上卻野心極大,既要發展強大海軍,還要發展強大陸軍,既要侵佔中國,又為了石油進攻英美東南亞殖民地,部隊四處鋪攤子,不斷消耗本就不足的國力,造成資源更加緊張,也就難以給前線部隊換裝。”
張雲認可的點了點頭。
縱觀整個二戰,鬼子可以說是整個列強之中國力最弱的,部隊自動火力最少的,但偏偏他們最終走上了多線作戰,進而陷入了他們本該極力避免的消耗戰中。而殘酷的消耗戰,又使得他們只能將資源優先放在現有裝備生產以及部分領域的研發上,類似步兵裝備的更新換代基本是停滯。
後續發明的類似百式衝鋒槍等武器,大都停留在樣品階段或者少量生產階段,遠遠跟不上其他列強的更新速度。
不說別的,二戰戰爭後期,拋灑鋁箔條幹擾雷達的技術已經成為了列強們常用的戰術,鬼子也同樣掌握,但鬼子的干擾作戰卻是效果最差的。
原因很簡單,鋁箔條幹擾戰術的效果,很大情況取決於投放的鋁箔條數量以及鋁箔條長度(需適合雷達波長)。英美德等國在進行轟炸前,都是一投放就是幾百萬上千萬條,以增加干擾效果。鬼子在對美國艦隊或者基地轟炸前,卻只能摳摳搜搜的投放一些,自然干擾效果極差,基本沒有干擾到美國的雷達。
“張雲的這個提醒很及時啊,畢竟咱們之前沒什麼車輛,自然也就沒有這樣的意識。”前線司令直接拍板道:“參謀長,咱們回去就要專門制定一些車輛的使用制度,免得由於防空問題造成無謂的傷亡。重要人員在平原出行的時候,還是儘可能騎馬或者坐馬車,以降低風險。”
說罷,前線司令轉頭叮囑道:“張雲,如今你們獨立支隊作為重灌部隊,車輛更多,趕赴山東的途中要格外注意安全。多帶些部隊去,如果發現鬼子異動,也好及時脫身。另外,如果需要其他部隊協助,及時電告總部,如今咱們八路軍一百多萬大軍,都會是你的後盾和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