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1年,7月1日。
清晨時分。
昔陽縣西側的山區裡,張雲正帶著大寶以及警衛部隊,在後勤部一位副部長的引領下,視察著昔陽縣西側的物資儲備倉庫。
在兩年之前,獨立支隊尚未拿下陽泉的時候,正太軍分割槽為了方便物資調運,分別在遼縣、和順、昔陽3地縣城周邊的群山裡,各自建設了一處物資儲備基地,用來儲備部隊急需的糧食、布匹、彈藥、礦石等等。
目前,這三個物資儲備基地仍在使用,且已經成為八路軍面積居前的物資儲備倉儲區。
不過,隨著獨立支隊佔領陽泉並全控正太鐵路,整個陽泉周邊縣城全部成為了八路軍腹地,再加上正太軍分割槽需要儲備的糧食彈藥越來越多,因此在這兩年裡,正太軍分割槽後勤部又連續在陽泉、平定以及正太鐵路沿線車站附近等陸續建設了十多處大大小小的儲備物資基地。
正太軍分割槽名下的這些儲備倉庫區,組成了目前整個八路軍部隊最大最全的物資儲備庫,供應著整個陽泉工業基地大部分的原材料和關鍵部件,也供應著正太軍分割槽的正常運轉。
考慮到此去山東估計要呆較長一段時間,為了不耽誤承諾給總部的“繳獲糧食”,不影響工業基地和軍工基地正常運轉,自從平原根據地回來後,張雲就一直在密集視察這些物資儲備倉庫,尋找著適合選定為“分基地”的區域。
………………
分基地,是之前九級文明戰略遊戲的一個基礎設定。按照系統的提示,分基地可以指定大小,但最大面積不超過20×20公里的區域。
在將該區域設定為分基地後,張雲不僅可以在地圖頁中獲得該基地區域的實時視野,且可以任意在基地任意區域內投放物資。
可以說,分基地極大便利了張雲的後續行動,讓張雲不必擔心軍工基地的物資供應難題。
不過,按照系統的說明,分基地作為重要戰略支點,設立後至少間隔一年才能重新選定。
因此,最初選定的位置就十分關鍵了。
在張雲的想法裡,為了儘可能隱藏系統繳獲加成物資套現的異常,投放物資將繼續按照之前的模式,將物資直接投放在儲備倉庫中,然後以出庫形式向外輸出。投放時間和出庫時間錯開,並分時段輪換倉庫管理和保衛人員。
雖然這樣的投放模式,必然瞞不過情報部門的觀察和統計,但至少可以保障一般工作人員看不出明顯破綻……
站在正在視察的昔陽西側倉庫區裡思慮許久,張雲最終決定,直接將無名山駐地作為分基地的最西側,然後將分基地區域設定成稍微傾斜的菱形。
如此一來,不僅張雲之前重點打造的無名山駐地可以包含在分基地裡,且如今視察的昔陽縣西側物資儲備基地也被完全的涵蓋在分基地中。
後續,張雲完全可以透過無名山駐地投放關鍵物資,透過該物資儲備基地投放一般性資源。
昔陽縣西側物資儲備基地並非初期的三大儲備庫區之一,而是正太軍分割槽全控陽泉後在昔陽西側重新修建的庫區。這個庫區不僅儲備空間眾多,且距離平遼公路不過2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