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寫作業的水千雨,此時也不寫作業了,抬頭聽沈歡怎麼講。
聽到這個,她也是覺得很對。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在30年之前,沒有網路,各種商品商店雜亂分開銷售的局面,就促成了超市這個外來模式,在華國大地上火速的發展起來。
你在超市裡面,就能買到吃穿住用的絕大部分商品,根本不用跑很多個商店去買。
這些東西雖然百貨商店也有,但百貨商店裡面服務態度很差,選東西又不自己上手,價格還不便宜。
所以人們還是更習慣超市的模式。
推著一輛購物車,孩子坐在上面,老婆跟在身邊……這樣的場景,相信就是當時經常出現的。
而且逛超市這種事情,也成為了那個年代的一種消遣模式。
即便是不買東西,去超市裡面到處轉一轉,也覺得挺有意思。
好多年輕人的約會,都會跑超市去,沒事兒逛個兩三個小時都不足為奇。
因此這麼二十多年的時間裡,超市發展非常迅速和紅火,不知道賺了多少錢。
可現在不行了。
網路商貿比超市更加的便利。
這些網路商貿網站什麼都有,超市裡沒有的東西他們都有。
你只要拿起手機下了單,一般來說全國大部分割槽域3天就到貨,直接送到你家樓下。
華國排名第六的長江集團,他們的京通網更加誇張,自營商品的話,一般大城市和周邊早上下單,晚上就能抵達。
稍微遠一點的,也是第二天就能到。
至於說價格,那就更是普遍要便宜10%30%左右。
因為他們沒有商鋪租金成本,沒有營業員人工成本嘛,這些成本直接佔據了總成本的10%以上——這可是把商品進貨價格算在一起的總成本!
這是一種最大的不公平,可這也是對於民眾們來說,非常好的一種新興購物方式。
民眾們可不管公平不公平,只要他們能有實惠便可以,越便宜越好。
這也是為什麼網路商貿出現短短十年時間左右,便已經席捲全國,打得各家超市狼狽不堪,節節敗退的重要原因。
當一種商業模式,連自己最核心的優勢都失去了的話,是很難再繼續成功的。
就跟網路商貿一樣。
只要有一天,一個比它們還要方便快捷,還要便宜的商貿模式出現,那麼網路商貿撲街的速度比起實體超市更加快。
瞬間狗帶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