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自鳴愁啊,仇老大是投資方,他也沒辦法,本來希望請王總過來中和一下,可王總不給面子,怎麼辦,無解。
可當仇柏君把觸手,伸到國際版的配音上時,方自鳴意識到,該要跟另外一個大老闆見見面了……
……
天地良心,王岸然可不是不給面子,他現在是真的很忙。
顯示卡事業部,CPU事業部,晶片生產,FinFET結構與數學模型,都是他要操心的事,若不是卸任了三大公司的CEO,怕是要更忙。
即便是這樣,王岸然已經好久沒有睡過一個安生覺了。
今天,他來到的是CPU事業部,得益於華芯科技良好的規劃,在現在產品及其最佳化、將來產品研發、未來產品論證,一整套的研發規劃。
面臨現在Intel的咄咄逼人,CPU事業部並沒有表現出驚慌失措,一應事項有序發展。
唯一的區別是,800奈米,500奈米,以及四千萬級別電晶體的180奈米,三種製造工藝齊頭並進。
800奈米速龍一代pro型號已經開始量產,就差發布了,對標的是Intel奔騰586第三代處理器,流片測試的結果符合語氣,完虐,效能引數最高的,高出近27%。
而五百奈米制造工藝,則是對標的Intel奔騰二處理器,在王岸然的印象中,這款處理器即將要誕生。
至於180奈米制造工藝的處理器,用的是德州儀器正在除錯的180奈米制造工藝。
專案成本測算,量產後,每顆合格的處理器,成本將高到3000美元以上,摺合人民幣需要兩萬多。
面對的市場自然是高效能運算中心,以及家裡有礦的土豪玩家。
對王岸然來說,高效能還遠遠不夠,在這款處理器上,他還要打破一項世界記錄,那是是衝擊1Ghz頻率的大關。
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繼續發掘流水線的潛力,將現有的流水線從18級,深化到32級。
而另一個辦法就是在指令集上,在非必要條件下,儘量採用精簡指令集,減少複雜指令集帶來的延遲等待。
在產品論證會上,王岸然提出幾個要點。
“180奈米制造工藝,是德州儀器為我們提供的,這是個機會,是展示華芯科技在CPU設計領域超強技術實力的機會,是我們正式與Intel站在同樣權重,並且超越的機會……”
王岸然並不懂怎麼鼓動人心,他只是真情流露,在Intel的陰影下沉默了太久,現在天時地利人和,要設計有設計,要製造有製造,而且有著Intel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德州儀器180奈米制造工藝,這事Intel尚且不能掌握的。
臺下群情激昂,王岸然看在眼裡,又繼續說道:“今天是產品論證會,我提幾個指標,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
王岸然說完,地下的技術人員紛紛開啟筆記本記錄。
歷史經驗證明,王總在產品論證會上,從來不說廢話,而且奇怪的是,他說的意見,大部分都是新產品的核心技術。
果然,王總的第一句話就讓他們撿到了大料。
“這次,我們將衝擊1Ghz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