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西開化府馬白稅口進入安南諒山鎮境內已足足有五日了,沿途安南的風景人文著實讓許維感嘆大中國文化對它的浸染。
安南人的穿戴與前明極其相似,衣著服飾皆以長袖緊身的漢服為主,髮髻也盤結在頂端;官員的頭冠儼然便是烏紗帽;形形色色的商賈走販更是與前明江南一帶的小販幾無差別,都是青衣短襟裝束,弄得許維以為回到了大明朝。
阮輝宿對地形極為熟悉,雖然有許多官兵在設卡盤查,一樣被他給繞了過去。
“大人,前面不遠便是諒山鎮首府長慶府了。”
許維在與阮輝宿同行的這段時間裡,對安南的軍政制度也有所瞭解。
安南仿效唐朝,把全國分為九道,青華道、宣光道、興化道、外安道、山南道、山西道、京北道、海陽道、太原道、高平道。而派駐兵馬的地方則稱之為鎮,除上述九鎮外另加諒山鎮及高平鎮。一鎮最高長官稱為督鎮,副手為督同、牧馬。
為今的安南,大部分地區已皆歸屬西山阮文嶽所有。
諒山與另一軍事重鎮高平成夾江對峙之局,由於交通方便,安南人在這區域有著深厚的根基,人力物力不虞缺乏。身為諒山鎮首府的長慶府,更有一番盛況。
長慶府城防極嚴,城郭入口處有可以升降的懸門,城外有護城河,日夜有安南軍把守,凡透過城門者,均要納稅。
“進長慶府看看,說不定就能找到你們國王的蹤跡。”許維語出驚人,而早對許維心悅誠服的阮輝宿自不敢多說什麼。
用白銀賄賂完守門兵丁後,被通緝的阮輝宿由於化了濃妝無人認得,他領著許維大搖大擺地混進了長慶府。
阮輝宿身為諒山督同,對於長慶府那是熟門熟路,斷不會迷失了方向。按照原定計劃,阮輝宿準備先帶許維前往自己的一處秘密藏身處歇息,可路上卻碰見一樁事,以致事情起了波瀾。
就在行將抵達目的地時,阮輝宿有些驚訝地指著前方拐角處的一批形跡可疑之人朝許維說道,
“大人,那些人有些古怪。我認得他們中的一些人。”
“你都認得誰?”許維不敢掉以輕心,畢竟此時已深入安南境內,行事需極其小心才是。弄得不好,可要把命都丟在安南了。
阮輝宿答道,
“我認出七個人,分別是長慶府府守衛隊長阮夢遠及長慶府轄下七州的州守衛隊長。這些人都同時出現在長慶府,最大可能便是那批人中蒙著面的便是他們的主子。”
“他們為何要到這偏僻的地方來商談事情?到府守府中談不好嗎?”許維問。
“府守府中被阮文嶽安插了不少的細作,七州知州秘密抵達長慶府,可能怕被阮文嶽知曉,所以阮廷璉才會作如此安排。”
“到底他們為何要避人耳目呢?”許維沉吟片刻,果斷地吩咐阮輝宿道,
“再過片刻,你帶著我的人衝進去,想方設法把那些當官的給我逼出來。”
輪到阮輝宿合不攏嘴,震驚地問道,
“大人,那不是惹火燒身嗎?若是官兵蜂擁而來,我們豈不是走投無路呢!”
許維胸有成竹地笑著答道,
“你不知道他們的心思。既然他們想悄悄地談點事,必然是談些拿不到檯面上來的事情,生怕那阮文嶽知曉。我敢斷定,一定是與我大清發出的討阮檄文有關。到那時,我再出面,必可鎮住這些人,達到兵不血刃收降諒山鎮的效果。”
許維早有叮囑,一旦自己與阮輝宿抵達安南境內,馬上就把討阮檄文廣而發向安南全境,以給西山阮氏一定的壓力。許維敢肯定檄文已經到達這幾位安南高官手中,才使得他們如此慌張,暗中聚集在一起商討是戰是降。畢竟諒山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清兵大舉攻安南,首當其衝的便是諒山鎮。以許維的揣摩,這幾個高官恐怕是想要投降於清廷,不然也不會要來此偏僻居所密商,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加速他們做出決定。
許維今次入安南所帶的隨從也有二十名,皆是天鷹衛裡一等一的高手,以一敵十絕不成問題。而這幾個安南高官所帶隨從不超過百名,以二十敵百,勝算在握。
緊閉的府門被天鷹衛踢碎之後,從府內擁出百名的武士,領頭的赫然便是長慶府府守衛隊長阮夢遠,他站在主府長階上的平臺處大喝道:
“來人止步,何故亂闖我府。”
許維閒庭漫步地走到府前,只見對方百名武士布成鉗形之勢,封擋了他們所有進路,主力集中在府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