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江山物語> 第七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節 (1 / 3)

馬尾熾山盛產煤,年產量在7萬噸左右,其煤質量不下於臺灣基隆煤,燒起來無煙,在福建的銷路極佳。許維倒是不在乎這熾山煤能賣得上多少價,關鍵能彌補新法在能源上的龐大需求。

許維望著山底密密麻麻的工人在辛苦地鑽進煤洞挖煤,日復一日地勞作,若有所思,問劉翼道,

“那螯峰書院的新發明送過來了沒有?”

“還在路上,小人估計不超過明日便可送到礦上了,大人靜候佳音便是。”

劉翼知曉許維在前次視察完熾山煤礦後,便發覺出礦上的工人頗有些出工不出力的味道,於是便加強管制,多派了數十個監工監督工人工作,但還是為工人工作效率低下而犯愁不已。

在經過劉翼本人的仔細觀察後,發現是從煤洞內送煤到地面這一環節消耗了太多的時間。工人要不斷的爬進爬出,大部分的力氣都花在了運送煤炭的環節上,每日的挖煤量始終上不去。若能在洞內挖好煤,直接置於某個物體上自動送到地面,那將大大節省時間並能提高產量。

當劉翼把這一想法告知許維後,許維也大為讚賞這是個好點子。就為了這個,許維親自走了一趟螯峰書院,與戴文正詳談了一宿後,才滿意地回府。戴文正答應許維,將按照許維的想法,並利用現有的蒸氣機,作出一個能自動傳送煤炭的裝置來,以提高整個煤礦的工作效率。

螯峰書院的效率確實相當的高,自許維提出想法起不到四日時間,第一臺的蒸氣動力傳送帶便已試製成功,它完全依靠蒸氣產生的動力帶動轉軸拖動傳送帶,迴圈不斷地轉動,而整個傳送帶用粗布製成,用不了多少本錢。身在煤洞底的工人再也無需揹負煤筐上下行走,也不需另行僱人傳遞煤炭。只要把在洞底挖出的煤炭放在傳送帶上,它會自動傳送到洞外的,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

當許維重新再視察熾山煤礦時便見到了螯峰書院的新發明,熾山煤礦共有煤洞十七個,每個煤洞洞口都擺上了一部蒸氣動力傳送帶,正發出強烈的轟鳴聲響源源不斷地從煤洞下向上傳送著煤炭。

許維隨意走到一部傳送機面前,停下了腳步,操起傳送帶上的一塊小煤炭,用勁捏了捏,成了碎粉,非常細,透過指縫全數都流到地上,沒有任何結塊。

“嗯。”許維滿意煤炭的質量,拍了幾下手,抖淨手上的煤灰,對身邊的劉翼說道,

“子安,用上這傳送帶後,熾山煤礦一月能省多少錢?效率又提高了多少?”

子安是劉翼的表字,他對這些會被許維問到的問題早就在出發前溫習過一遍了,毫不慌張地答道,

“大人,這與往常相比,用上傳送帶後工效率提高了三倍有餘,讓工人們減少不必要的運送時間,變相增加了工作強度,倉庫積累滿同樣4千斤的煤炭足足快了二日,而年產量則能從7萬噸提升到10萬噸。

現在唯一要擔心的就是挖煤工人的不足。因為工作量大,而工錢又不是相當的高,逃亡的工人相當的多。僅前三日,就有十二名工人在夜間私自逃走。”

許維聽到不好的訊息,眉頭大皺,不悅地說道,

“子安,那你就再辛苦一點,在附近多招收些人來礦山幹活,可以適當地把工錢往上提一提,也別壓榨得太狠了。到得晚上,再加派人手,防止逃跑。”

劉翼苦笑著答道,

“大人,不是小人不盡心辦事,實在是能在煤山幹活的都是下五類賤民。這種活可是連普通農民都不願意乾的,再加上正常的生老病死,缺一個少一個,根本就很難招到人。我查過,王休之父手上的熾山煤礦約有工人600餘,傳到王休手上就剩400餘,再轉到我們手上就只剩300餘,比起全盛時代的1000人少了近三分一。

據小的看法,未來幾年,這熾山煤礦或許會因煤炭需求的大增而得到大規模的發展,到那時人力缺口就會越來越大,大人您不得不要先未雨綢繆一番,免得手忙腳亂。”

許維確實有南煤北運的想法。在北方,對於煤炭的需求遠遠大於南方,此時自己接管了熾山煤礦,只要經營得法,並充分利用西法發明的開挖機械,不信那煤炭產量上不去。到那時即可自用又可贏利,何樂而不為。

聽完劉翼的一番話,許維大為頭疼。若不解決工人問題,則所有的新法都有可能夭折,這可都是一環套一環,絲毫斷不得的。

許維猛想一通,突然撇見那劉翼倒是不太憂慮,躍躍欲試的模樣,他頓時豁然開朗起來,自己急什麼急,旁邊不是還有這姓劉的嘛,他是老福建,瞧他一肚子壞水的樣子,定是在等著獻計獻策。此人熱衷功名,不妨聽聽他的主意。

許維神情一下輕鬆了不少,很隨意地踢飛粒地上的一個小石塊,懶懶散散地對劉翼說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