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天橋賣大力丸的,跟電視剛普及的時候上電視搞養生講座的,再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知識二傳手APP上的《王立明生命醫學課》,其實賺的都是同一撥蠢貨的錢。
截止到2019年9月14日,翻開那個地球上知識二傳手APP的“科學學院”,一共22門課,數一數目錄,醫學生物學類的,特麼居然佔了10個——生物和醫學,在科普上好賣錢。
但是,大家都要轉型呀,不能一輩子賣大力丸呀。
怎麼把生物醫學當墊腳石踩呢?
顧玩今天這篇文章,就是地球上那個知名知識二傳手APP上的踢館之作。
在地球上,這篇文章效果不錯,顧玩自然不吝拿來用用了。只不過他不能背誦,所以文筆上讓妹妹重新潤色和計算。
現在來看,那些點讚的這篇文章的讀者,果然是覺得袁車子的攪混水更加不堪了,還是顧玩的科普比較清醒脫俗、有理有據。
足足十萬點贊下面,顧玩看到了數千條留言。
“顧同學,能不能請您評價一下袁車子的學術打假路線的功過呢?他這些年是在騙關注博眼球嗎?”
“我們有沒有被他騙了!”
這些話,是那篇《植物為什麼不能移動》下面留言最多的。
顧玩覺得他也應該謹慎回應一下,否則吃相太難看了。
他噼裡啪啦打了一段:
“我覺得,大家首先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意識到人是會變的。不管現在怎麼樣,至少在網際網路剛誕生那幾年,袁學長專注於拔除氣功毒瘤的時候,還是對國家做過貢獻的。
只可惜,有些人會認不清‘術業有專攻’這個千古真理,本專業容易打的假、賺的快名賺完了,享受這種不斷提升知名度的快感上癮了,停不下來,什麼都想說兩句。
然後就想跨專業去打別的圈子,自己偏偏又不懂行,只能現學現賣,那就容易走夜路翻車。我希望大家都本本分分,作為公眾人物,只聊自己真的專業的領域。網際網路也是一個說話要負責的地方。”
顧玩這番話,看起來就很大度,又不失年輕人的銳意。
他首先肯定了袁車子的歷史功績,人家懟氣功確實是懟得好。
在觀眾看來,這就非常風度了,而且關鍵是顧玩講的道理太對了。
科普工作者,應該以科學為重,知道自己的斤兩。不能為了
“顧哥正氣!”
“一看就跟那些油膩的踐貨不一樣!”
好多人在他的點評發出後不久,就開始追捧。
這種鈍刀子殺人,恐怕讓對方比顧玩破口大罵還難受吧。
顧玩自己卻懶得再關注鞭屍效果,發完評論後就神清氣爽回去睡覺了。
……
此後短短三四天內,那一期《今日科學》節目的影響力,就漸漸擴散了。
雖然如今沒有網路影片網站,也很少有人把電視綜藝做成資源供人下載,但這並不妨礙廣大網名截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