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傳來,上歲數的老人都搖頭嘆氣,怎麼呢,太便宜他了!罪孽滔天到頭了就受了幾下拳腳,應該受千刀大刑,活活剮了他啊!
這位說了,常說活剮,那這到底什麼刑罰呢?
常言道: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要說另外一個名字您肯定熟悉——凌遲,也就是一刀一刀割了罪犯。
《遼史·刑法志》中記載:“死刑有絞、斬、凌遲之屬。來自於對契丹語“腐割”的音譯,意思是讓犯人緩慢地、極其痛苦地死去。
相傳,歷史上最後一位受凌遲酷刑的人名叫康小八,乃是清末混跡北京城一帶的惡棍,犯過不少大案,在北京城到處擄掠強搶婦女、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最後被拿住,慈禧太后御審欽批,午時三刻推出菜市口凌遲處死。
但是老北京傳聞,其實康小八行刑的時間不是在午時三刻,而是在黎明時分。
這天一早,牢頭將雞鴨魚肉好酒好菜擺上,臨行前伺候他一頓斷頭飯。
十有八九的犯人臨刑前都會嚇得體如篩糠屎尿齊流,牢頭便拿起酒肉在犯人嘴唇上一抹,這就算吃了,黃泉路上也勉強做一個飽死鬼。
雖說康小八罪孽滔天,但卻頗具英雄膽色,雙手往腰後一背,邁著八字步來到桌前,甩開腮幫子喝酒吃菜,如同是在大飯莊子吃飯一般,神色怡然自得。
一餐吃得似風捲殘雲,酒足飯飽之後便要五花大綁披紅掛綵,橫穿鬧事押赴菜市口,當時圍觀者把行刑臺圍得是裡三層外三層那叫一個水洩不通。
滿清後期刑罰廢弛,連劊子手也說不明白凌遲的具體流程,相傳說早些時候行刑時,一般都是先在受刑人的額頭上下刀,用割下來的面板遮住眼睛,以減少犯人的恐懼。
可康小八卻不讓遮,告訴劊子手,
“別遮八爺眼睛,老子倒要看著你怎麼把我弄死。”
到了這般時分,康小八還敢如此猖狂,劊子手們一個個也不是吃乾飯的,早就恨他恨得牙根癢癢,自然也不會手下留情。
第一天,三名劊子手輪流上陣,上來先對著他的胸脯開刀,每割十次,就對著他連潑水帶大聲吆喝,防止他疼暈過去,這天一共割了三百五十七刀。
當天晚上,康小八又被押回牢裡,他居然胃口很好,還吃了兩大碗粥。
等到第二天,行刑繼續。依舊是每割十刀歇一會,京城百姓恨他入骨,紛紛拿錢賄賂劊子手說,一定要慢慢割,以解心頭之恨。
這一次,康小八終於熬不住了,幾十刀後,他就一命嗚呼。雖然人死了,刑罰還得繼續,太后老佛爺御筆欽批的刑罰,誰敢違抗,最後共割三千七百八十四刀。
他死後,圍觀的京城百姓仍不解怨,怒氣難平,紛紛拿錢向劊子手購買康小八被割成細條的肉,必須要自己親自啖其肉,敲其骨,吸其髓,覺得如此方才解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