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學府,是因為學府的書多,而且不要錢。
先生們也不會阻止他在課上看書,哪怕不是他們所授科目的書。
白憫不回答那個答案,只是因為他覺得那個答案不對。
沒有人會在乎白憫的答案,哪怕他是對的。
白憫也不在乎標準答案,因為他認為標準答案是錯的。
先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很氣憤。
他視白憫為得意門生,他不希望白憫將來倒在這種無關緊要的固執上。
如果白憫不這麼固執,將來很可能能成為某個大府的門客師爺,甚至有被貴人賞識成為士的機會。
可他偏偏無能為力。
他知道白憫是對的,但他改變不了答案,也改變不了白憫。
就像上次,他讓白憫說說高祖雄才大略之舉。
標準答案是:滅夏,劃分士、民,百姓各司其職。
白憫的回答是:拉攏了一批人,允諾他們去欺壓另一批人。
先生差點氣炸了。
這是能說的?
高祖當年建國後,將跟隨自己的人劃成士階級,不跟隨自己的劃成民階級。
只有士階級能做官,能當大商人。
民階級不得做官,經商者資產不得高於100兩。
士階級有自己的高等學堂。
民階級只能上朝廷建的公共學堂。
不修行計程車階級60歲後可領取朝廷每月撥銀。
不修行的民階級什麼也沒有。當然,他們也很難活到60歲。
士與民之間不能通婚。
士的後代永遠是士、民的後代永遠是民。
除非修行到問道境,才有可能由民跨越到士。
修煉資源被士階級佔據了九成,普通平民修行到問道境的機會又極為渺茫,這就造成了階級壟斷。
這就是學堂裡的學生們不願意讀書的原因,因為讀書無法改變他們的命運,民只能是民。
這也是白憫說出他答案的原因,因為事實就是高祖允諾利益去拉攏了一批人,去欺壓另一批人,最後才登上了那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