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有年比較熟悉京城的情況,所以大多數時候,他都是呆在那裡。
戴向軍是公司的副總裁兼技術總監,他以後大部分的時間也會呆在京城。
魔都這邊有執行總裁張瀟坐鎮,微電子裝置有李琦,這樣的人員配置可謂是兵強馬壯。
許有年離開魔都之後,胡楊也準備返回深海。
這一次在魔都呆了這麼久,雖然不影響公司的運作,他自己也想挪挪窩了。
目前,博隆光學和微電子裝置大局已定。國產高階光刻機暫時還停留在45nm製程,再想進一步,的確是需要更長的時間。
至於EUV(極紫光光刻機),博隆光學還處於預研階段。未來有無數個技術難關等著他們去跨越,想短期內追上阿斯麥,基本上沒有可能。
但胡楊這段時間的付出是有巨大的回報的。
首先一點,就是解決了芯通國際和魅力半導體的光刻機供應問題。最起碼在主流製程(也是當下最先進的製程)上,匯嘉系不至於被人卡脖子。
很多人瞧不起國產裝置,他們的理由很多,比如技術落後,技術更新緩慢等等。
在胡楊看來,這些人往往都不是生產領域的人。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解決好不好的問題,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正因為有了微電子裝置,有了博隆光學,現在阿斯麥的45nm製程光刻機,可以隨便訂購,交貨時間還很快。
這就是有了競爭的壓力,要不然,國內企業想買先進的光刻裝置是很艱難的。
還有就是,胡楊在魔都呆了這麼久,終於將微電子裝置和博隆光學的優勢整合到了一起。
這樣一來,國產高階光刻裝置的發展就會大大提速,免得國內半導體產業老是在這一塊被人拿捏。
北美針對微電子裝置的打壓,現在不說是已經徹底失敗,最起碼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博隆光學和微電子裝置,獲得了尼康物鏡方面的技術,研製出自己的物鏡只是時間問題。
這個過程會很快,因為博隆光學囊括了國內幾大頂尖的光機所,原本就有技術儲備。現在只不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升級改造,最多不超過三個月,就會出成果。
解決了這個問題,還有幾項受制於北美的技術,也開始進入研發階段。有些牽扯到高階機械方面的零部件,可以從德國進口,對方本來也沒有進行任何限制。
再加上尼康的供貨,可以說,微電子裝置和博隆光學已經完成了供應鏈的重構。
“吳助理,申請航線吧,咱們準備返回深海。”
胡楊坐在辦公室仔細梳理了一遍有關光刻裝置的問題,發覺只要能正常的發展下去,國產高階光刻裝置就不會有問題。
北美的打壓又怎麼樣?他們覺得是點了匯嘉系的死穴,其實還沒有針對魅力半導體的打壓,讓胡楊來的難受。
還是那句話,高階光刻裝置的市場很狹窄,往往投入巨資進去卻不能得到相應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