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追隨曹總混三國> 第113章 溼漉漉的金手指+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3章 溼漉漉的金手指+1 (2 / 2)

一句話,這位新晉的濮東縣長史差不點沒激動的心肌梗塞抽到地上。

…………

王厚幹什麼都是風風火火大張旗鼓,和這個時代官員拖拖拉拉漠不關心簡直是天壤之別,在他的干涉下,十天時間,從濮陽招募一部分,本地劉家佃戶閒著的也不少,五千鹽工整整齊齊,拿著從許都運來的一萬多把鋤頭鏟子就風風火火的就開了工。

劉家的莊園塢堡是倒了黴,前半部分還好點,畢竟鹽工也需要個宿舍,後半部分挨著地下水帶則是被徹底推倒,秀麗的小花園被剷平,院牆瓦礫都清理的乾乾淨淨,原地挖起一個個醜陋的大坑來。

挖掘了十來米之後,鹹澀的滷水混雜著泥漿滾滾冒出來,旋即就被工人用大木桶打出,灌到了司馬缸砸光砸的那種大口徑深缸中。

估計王厚的頭像絕對要被後世環保組織當成反面典型來用了!缸被架在王厚指揮下用磚頭修建的爐子上,爐子底下直接塞原煤,熾熱的火焰炙烤之下,缸內滷水打著旋沸騰起來,熾熱的水蒸氣合著煤塊燃燒發出的酸性濃煙一塊黑黝黝充上了碧藍的晴天。

幸好現在是冰期,王厚暫時不還需要擔心自己這點碳排放搞得全球變暖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什麼什麼的。

一缸滷水完全被火焰烤乾之後,剩在缸底一層白花花熾熱的東西,就是混合了各種礦物質的井鹽,可以拿到市場上銷售了。

五十個大缸同時燒煉,一百多斤滷水能煉出六七斤鹽左右,一天就能產鹽七百多斤,燒好的井鹽白生生的裝下鬥裡,整齊的在架子上一排排堆著,上面再蓋上幹稻草,很快就堆滿了一個倉庫。

只不過邁著大靴子監督著一群群光著膀子不斷打水燒火的鹽礦工們,王厚的眉頭還是不斷的皺著。

需要改動的地方還是太多了!

首先就是這鹽井,全靠著人力去挖掘,現在淺層還行,一但將來淺層滷水用盡,再需要挖掘深層滷水,幾十米上百米深的鹽井可就不是那麼好挖的了,極其容易出現塌方。

可惜王厚是文科生出身,機械設計,挖掘鑽探實在不是他的長處,暫時是束手無策了。

然後就是燒製提煉的問題了,缸口徑太小,蒸發量不夠,陶器熱傳導又慢,這一缸滷水,五六個小時才能燒的幹,而且陶器真的不抗燒,持續加熱甚至能把缸燒到兩千多度,這兩天已經有缸燒炸了,真真叫沒效率沒質量。

難怪宋以後都是井鹽都是用大鐵鍋燒製的了!

而且很悲催,地處中原的東郡燃料真的少的可憐,漢代人口膨脹到了五六千萬,春秋時代大片的森林沼澤都被砍伐一空,開發成了農田,現在燒在爐灶裡都是從許都王厚小煤礦運來的原煤塊。

來回運輸不說人吃馬嚼的花費,僅僅馱馬現在就累死了一百多匹,王厚還得擔憂到時候怎麼和顏良交代,萬一他老人家一發火發兵打過來,他這些努力可就全都玩完了。

記得後世河南煤礦也不少,濮陽也應該有!勘探自己境內的煤礦也得加緊提上日程了!還有就是沼氣池出來的自來火,用這玩意加熱,也能省卻一部分燃料,把養豬場辦起來的也是迫在眉睫,可養豬又需要糧食糟糠。

“煤礦!鐵鍋!養豬!豆粕!鐵鍋,鐵鍋!”

苦惱的反覆唸叨這幾樣,王厚卻是情不自禁的舔了下嘴唇,再一次把話音落在了鐵鍋上

華夏料理從宋代開始才繁榮昌盛的發展起來,就是因為鐵鍋的出現,炒菜過油等等烹調方式才一一的發展出來,讓烹飪變得多姿多彩。而漢末主流烹飪方式還是煮或者烤,相比炒菜,總差了幾分滋味。想著炒菜的美味,王厚忽然又是神經病那樣猛地用雙手揪住了頭髮,腦袋昂著看著天,後悔的歇斯底里叫嚷起來。。

“過油茄子!韭菜炒雞蛋!回鍋肉!火爆大頭菜,鍋包肉!老子怎麼不早點把鐵鍋弄出來呢?”

早已經習慣了王厚這“間歇性神經病”發作,跟在他背後,趙雲眼皮子都沒眨,大大打了個哈欠。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