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明末重要人物,吳三桂絕對是重中之重,他的一舉一動都對歷史造成了巨大影響。
鎮守寧遠抗衡後金、開山海關引多爾袞入關,一路向南掃蕩明朝殘餘勢力,一直打到雲南。
後來又與耿精忠、尚可喜聯合反清,橫掃華夏半壁江山,對滿清政權造成了極大的震撼。
不管怎麼罵吳三桂叛徒漢奸,但誰都不能否認在這個缺少英雄的年代,吳三桂算是一號人物。
“嗯,本宮一直在等他。”
朱慈烺微微頷首,在城樓中間的椅子上正襟端坐,閉目養神。
初次見面,在氣勢上一定要壓制住吳三桂,讓他畏懼自己,才不敢輕易產生別的心思。
片刻之後,吳三桂帶著馬寶以及其他幾個部將順著階梯上了城牆,在司馬嚴的引領下前來朝陽門城樓參拜監國太子。
“臣吳三桂見過太子殿下!”
明朝規矩,非封賞大臣是不需要向君主磕頭的,只需要作揖施禮即可。
但吳三桂面對著居中端坐,雙目炯炯有神,臉色泰然的大明儲君還是不敢倨傲,率部行了單膝跪拜禮。
朱慈烺目光微動,悄悄打量這個明末清初的梟雄。
只見他身材高大,足足超過了八尺,按照穿越前的單位測量的話估計在一米八五左右,身板魁梧結實,國字臉,濃眉大眼,留著漂亮的鬍鬚,看起來頗有名將氣質。
“平西伯啊,本宮記得上次見你的時候我才八歲。”
朱慈烺緩緩起身上前,親手攙扶起了吳三桂,“那時候你還只是一個參將,這一晃過去了七年,你已經成為大明的國之棟樑了。”
吳三桂心中一暖,陪笑道:“臣也記得,當時出征遼東前夕,微臣跟著洪承疇前往慈慶宮聆聽陛下的教誨,太子爺當時正在慈慶宮玩耍,那時候你還只有八歲,一晃陛下已經執掌天下了。”
朱慈烺拍了拍吳三桂的肩膀,給予肯定:“平西伯啊,自從洪承疇被俘之後,這幾年靠著你一個人在遼東苦苦支撐,不容易啊!”
“身為大明臣子,自當庶竭駑鈍,死而後已,豈敢言苦?”
吳三桂抱拳作揖,不敢居功,
城樓裡的文武大臣分列兩側,中間留了一片空隙,朱慈烺就在這條空隙中負手踱步,大發感慨:
“洪承疇是個難得的人才,既能治國又能用兵,只可惜投降了滿清,並且死心塌地的為滿清效忠,實在是可惜了!”
論資歷,今年五十一歲的洪承疇猶在侯恂之上,他被俘虜的時候官拜薊遼總督、太子少保、加兵部尚書銜,算是大明朝頭號武官。
在松錦之戰慘敗後,洪承疇於塔山被俘,許多逃出來的明軍都向朝廷稟報,說洪承疇破口大罵,誓死不降,只求以死報效大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