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琮當然能理解黛玉的憤憤不平,自打朝廷推行義務教育,無論寒暑,黛玉都會抽出時間南北巡查。
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不曾停歇的工作。
那些厚重繁瑣的賬目,每一縣的學堂建設,她都是要過目稽核。
別人家的小嬌娘不是討論著頭飾金釵就是綾羅綢緞,而她堂堂國朝公主,賈、林兩家最寵愛的女兒,連最愛的詩詞都拋之腦後,每日說著的都是朝廷公務……
如此努力,卻在江南繁華地,被別人搶走了所有的功勞!
賈琮用柔和的語氣安撫著明顯氣惱的小嬌娘,將其輕輕擁入懷中,撫摸著她光潔柔順的秀髮。
“這也能理解,因為朝廷所作之事,是責任,是義務,慢慢的會被很多人認為是理所應當。而這些豪商巨賈捐資助學,很多本身就是為了名聲,要不然哪裡來的刻碑立傳?”
像魏文正公那樣無私的人,整個天下有幾個?
賈琮也不在乎商賈求名之事,但絕不允許朝廷一年千萬兩白銀的投入才養出了幼苗,到最後被別人摘了果子。
“朝廷每年投入如此大的財力、人力、物力,他們倒好,花了點銀子就想既得了名,又要搶走人為己所用?妄想!”
賈琮冷笑一聲後,又啞然失笑補充道:“不過說起來那些沒腦子的人,他們既然願意跟這些新晉的豪門巨賈廝混,那就去行商吧,朝廷不缺那幾個所謂的人才。”
能被一點點糖霜就被哄去的人,賈琮不在意,朝廷也不在意。
想想京畿那些公學培養出來的人才,爭破頭了要去回報朝廷,哪裡偏遠窮困就去哪裡當夫子先生,這樣的人,才是朝廷真正需要的。
經過賈琮這麼一勸解,還真讓黛玉的心中好受了許多。
兩人在院中你一句我一句的探討著義務教育推進工作中的得失,最後回了臥房躺在了床上,都還相互膩歪在一起,小聲說著悄悄話。
小別勝新婚,江南初秋的夜晚也不見多少涼意,膩膩歪歪一個多時辰,最終大汗淋漓的兩人抱在一塊兒,滿足而又意猶未盡。
第二天一早,賈琮又變得精神抖擻。
黛玉按照計劃照例早起,告別了賈琮後便乘車出城。
她如今是朝廷正三品的禮部侍郎,又是國朝公主,揚州城的官吏的目光最近一直集中在黛玉的身上,恨不得這位女子中的傳奇趕緊離開。
若她一直留在家裡,賈琮很多事辦起來終究不方便。
神清氣爽的賈琮端坐中堂,思前想後還是讓親兵攜帶手令出發去了松江水師。
他不敢去賭江南大營的忠誠度,還是中樞直轄的水師更加放心些。
“三爺,派出去的兄弟回來了……”
大清早城門一開,早前安排去地方暗查的親兵就趕了回來。
賈十一帶著幾人進來後,就聽其中一人彙報了他在揚州、蘇州、常州等地打探到的情況。
“三爺猜的不錯,這些依靠海貿發家的家族,如今已經代替了當初西林黨人、鹽商以及那些走私起家的大家族,成為新的地頭蛇……”
根據親兵打探來的情況分析,這群先富起來的人,很快就勾結在了一起,想要壟斷財富甚至權力,截斷上升通道,好讓自己的家族與歷代世家一樣,把持地方。
可惜,他們還是小看了儒教上千年來的影響力。
這些家族雖說擁有無盡財富,可江南仕林並非是鐵板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