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早前的揚州是依靠鹽政繁榮,如今鹽商不在,可揚州依舊是江南重鎮之一。
那些以鹽業為基礎,靠著雄厚的資本投入海貿賺的盆滿缽滿的家族,依舊在揚州城唱著他們特有的風月故事。
天邊的雲彩在西洋的映襯下分外妖嬈,一身常服的賈琮沒有過多引起旁人的注意,一路進城來到了揚州城林家宅前。
“姑爺,大姑娘今日去了城外,估計晚些時候才會趕回來……”
雪雁帶人迎了賈琮入府,院中不但沒有因主子離去而變得破敗,反而因少了人的打攪,更顯幽靜。
這幾年宅子一直有人打理,一切都如當初一般,幽靜、雅緻、井井有條。
舟車勞頓,賈琮明顯有了疲憊之色。
簡單梳洗了下,他便躺在了軟塌上沉沉睡去了。
初秋的揚州還是很炎熱,睡夢中他感覺到貼身處的柔軟,嗅到了那股熟悉的幽香。
睜眼間,正是黛玉正貼著他,依偎在自己的胸膛。
“不想一覺醒來,竟已是深夜。你回來也不知把我喊醒……”
黛玉往賈琮胸膛蹭了蹭,如同一隻慵懶的貓兒。
“我見你睡得正香,定然是累著了,就沒有叫你。”
說著,門前傳來了丫鬟的聲音,問是否現在就擺飯。
兩人又膩歪了一會,這才讓人進來,邊說著這幾天的經歷,邊用了晚膳。
賈琮給黛玉披上了一件稍薄的披風,藉著月光在院子裡散步消食。
黛玉算是嘮叨亦算是詢問賈琮的意見,只聽她說道:“揚州府的公學看似一切都正常,可我總覺得哪裡不對。今日聽伱這麼一說,我算是明白了幾分……”
原來自打黛玉來到揚州府後,便從府衙要來了府、縣中的公學名冊以及賬目記錄。
若只從名冊、賬冊來看,揚州府各縣的公學辦的極好。
不但有朝廷的直接撥款,還有大量的民間捐贈。
按說江南繁華,又有捐資助學的老傳統,第一眼看去,揚州府的公學一切欣欣向榮。
可黛玉在看完其中兩個縣的公學情況後,她就發現從公學走出來的學子,成績優異者,大多成了各大豪門的座上賓。
去年揚州府府試,府試共計上榜者五十人,公學學子佔了近一半,這一半人中,出身寒門卻由豪門捐資助學者,佔了七成之多。
根據親隨的打探,這些人與豪門建立了一種極其特殊的關係。
相比早前的西林、晉黨門閥,新興的豪門大族的手段稍有柔和,多是採取婚姻手段或是施恩於人,逐漸往仕林滲透自己的力量。
短短兩年間,這些人就靠著捐資助學的名義,將公學教匯出來的人才籠絡了大半……
“明明是朝廷每年投入近千萬兩白銀,修建學堂、推行蛋奶工程、扶住孤兒,可在揚州府的這些公學中,那些捐了幾百幾千兩的商人,卻被刻碑立傳,成了百年大計的慈善聖人……”
黛玉並非是反對商人捐資助學,而是對朝廷為百年大計所付出的努力,最後被別人摘去了果實而憤憤不平。
這一點是黛玉完全無法忍受的,公學中的學子,很大一部分將那些有圖謀的豪商巨賈當成了聖人,認為他們能上的了公學,是這些人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