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憂國憂民者曰士。
以孔聖門徒為代表計程車人儒者,在中原王朝的發展繁盛歷程中,的確是功不可沒。
但人分好壞,更何況任何制度規矩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
賈琮很巧妙的將儒門聖道的作用進行了別樣的闡述,儒道,乃修身之本,治世之基,傳承之魂。
集修身、治世、傳承三大重中之重,這樣一來,任誰都不能說賈琮這是在挖聖道根基,壞儒家之法吧。
然後再往其中加加料,比如如今我等儒聖門徒中有壞人呀,作為新時代的好少年,我們年輕人要擔負起革除弊政,揪出壞人,讓儒門迴歸正朔的責任。
少年郎果然是最有正義感、責任感、使命感的一群人,賈琮只簡單的闡述了一下他對如今儒家、儒門、儒生的看法,立馬就激起了眾人的熱情。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士當年萬戶侯。
瞧瞧,賈琮就說了這麼一句,一下子整個園子都沸騰起來了。
近兩千的少年郎跟著齊齊吟誦,一個個激動的紅著臉揮拳高呼,直搞得賈琮以為自己有了那位落榜藝術生的演講潛質,哭笑不得。
好在效果很明顯,這群少年郎的目光,從進園時的迷茫如今變得異常清亮。
賈琮有種感覺,這會那些學閥要是在,少年郎們弄不好會用唾沫星子將其淹死。
“還我聖道!”
“還我公義!”
“還我朗朗乾坤!”
不遠處的樓閣中,得到訊息的老聖人與皇帝二人就在高處看著。
說實在的,二聖都被賈琮的操作看呆了。
身為君王,治國理政常求一個穩字,向來倚重的是老持承重的老臣。
像這群在二聖看來是乳臭未乾的少年,二聖或許會看好培養,但國朝大政,他們是不會將這等重要之事交在其手上的。
偏偏賈琮,就敢因勢利導,將少年郎們引導成為革新儒門聖道的支柱力量……
“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讓兒臣都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
“朕又何曾不是……”
父子二人相視一笑,同時苦笑著搖了搖頭。
老爺子憑欄遠眺,明日就是中秋佳節,京城已是四處歡騰,處處都充滿了過節的歡快氣氛。
大夏,真正的國強民富,始於昭武,盛於元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