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駕駛著趙子秋家裡的一輛賓士S級,跟隨著趙賢良的勞斯萊斯來到了他的公司。
趙賢良的公司名稱叫中梁貿易集團,聽起來好像是倒買倒賣的貿易公司,但沒想到的是,這家企業竟然在杭城市郊擁有一個龐大的綜合建築群。
整個中梁貿易集團擁有左右兩棟十二層的高層寫字樓,而這兩層高層寫字樓之間整體連結著一座六層建築,至少可以容納數千人在這裡辦公。
趙賢良身為中梁貿易集團的董事長,在這裡擁有一個專屬樓層,甚至擁有自己的專屬電梯,僅僅是他的辦公室,實際面積就超百米,簡直可謂是奢侈至極,這也讓李牧真正意識到實體企業家和網際網路企業家的最大區別,那就是前者是真正的有錢人,身邊堆砌的全是真金白金;後者如自己這種,只能算是數字先生,虛的厲害。
因為一路走的都是趙賢良的特殊通道,一直到坐進趙賢良的辦公室裡,李牧都沒有真正看出這家企業的人員規模,只是在心裡暗自推算,這麼龐大的辦公場所,塞五千人進來根本算不得什麼,網際網路企業人均辦公面積不超過五平米,如果用那個密度來算,這基本上能把半個中關村都塞進來。
趙子秋此時跟著媽媽謝芸去了她的辦公室,兩個女人這麼做,也是為了給兩個男人留出私下聊事業的空間,趙賢良從自己辦公室的冰箱裡取出兩瓶進口的氣泡水,把其中一瓶遞給李牧,問他:“你猜這個總部基地裡有多少人在常駐辦公?”
李牧說:“看這個規模,少說幾千人吧?”
趙賢良微微一笑,說:“五百多人。”
李牧聽完幾乎眼珠子都快掉了:“五百多人??那兩三層就足夠了吧?”
趙賢良點點頭:“是啊,如果正經安排,三層足以,不過整個中梁貿易集團在全國範圍的員工數過萬,但是大部分都分散在全國各地。”
說著,趙賢良大概介紹道:“中梁貿易集團大部分的業務是煤炭和鋼鐵,煤炭方面有自己投資或者佔股的煤礦、選煤廠以及煤礦自建電廠,同時還衍生投資了電解鋁生產企業;鋼鐵方面,我們也投資和入股了一些民營鍊鋼廠、鐵礦,同時也做鐵礦石進口。”
李牧聽的咋舌,他之前對趙賢良的產業規模並不瞭解,今天才知道,原來他所從事的行業竟然這麼龐大,全是能源和鋼鐵相關。
不過,李牧心裡也詫異,杭城可不是一座資源型城市,為什麼會有中梁貿易集團這樣的能源、鋼鐵產業集團?
按照李牧對華夏經濟的粗淺理解,華夏的煤炭產業以及鋼鐵產業絕大部分集中在北方,南方佔比較少,因為自家從事的就是煤炭行業,李牧知道長江以南幾乎沒有什麼大型煤礦,大部分的煤炭都集中在華北地區,少量集中在西南地區,華東無論是煤礦數量還是煤炭儲量都非常低。
而且鋼鐵產業也是一樣,華東只有一個寶鋼而且在滬市,杭鋼小的可憐,在整個華夏鋼鐵產業裡的佔比微不足道。
所以,整體看來,像中梁貿易集團這樣的企業,更應該出現在華北地區,而不是出現在這裡。
趙賢良似乎也看出他的疑惑,笑著說道:“你肯定想問我,為什麼會把中梁貿易集團放在杭城,對嗎?”
李牧說:“您這麼做肯定有您的考慮,我對實體行業瞭解不多,不敢胡亂揣測。”
趙賢良笑著說道:“其實說白了,就是取巧。”
說著,趙賢良接著道:“我並不是對杭城有什麼特殊的感情,非要把事業紮根在這裡,而是因為很多的客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