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希望讓牧野科技成為行業裡的一個大型閉環,這個閉環會讓業內其他的競爭對手抬頭仰望、歎為觀止,但他並不希望牧野科技在使用者層面也形成一個閉環。
平臺想在使用者層面實現閉環,一般來說動機都是因為愛惜羽毛。
不希望別人來搶自己的使用者、不希望別人用自己的使用者、平臺變現,更不希望他們藉此來孵化他們的事業。
這樣的心態,在李牧眼裡,就是過分愛惜羽毛。
而他覺得,凡是過分愛惜羽毛的平臺,一般都很難發展壯大。
比如某度,他們對自身平臺內流量的管控,可以說到了極其嚴厲的地步,他們的關鍵詞競價體系,就是完全把使用者搜尋的行為和利潤掛鉤,他們賣出去無數的關鍵詞,就是希望使用者每一次搜尋都能給他們帶去利益,所以,使用者隨便搜什麼關鍵詞,排在最前面的一般都是廣告,全力壓榨使用者的潛在價值;
在知道、貼吧這種產品裡面,某度也是設定了非常強大的甄別機制,去儘可能的識別發廣告的使用者,他們會秒刪釋出在自己知道、貼吧裡面的廣告貼、會把所有發廣告,或者只是疑似發廣告的使用者永久封禁,盡全力遏制其他人在他的產品中引流,這就是極度愛惜羽毛的一種表現;
更離譜的是,連百科這種知識百科產品,都混雜著巨大的利益關係,普通使用者想建立一條百科,並且透過稽核難如登天,但是如果選擇花錢,分分鐘就能搞得定。
對這樣的公司,你作為普通網際網路使用者,或者普通網際網路創業者,別說想撿他兩根毛,就算是他掉的頭皮屑,他都會自己帶走,不讓任何人得到,想得到也可以,掏錢來。
如果一家公司做到這樣的地步,那麼它很難成為這個行業的翹楚,它只會淪為金錢的奴隸,李牧不希望牧野科技的平臺,在未來也走某度這樣的路線。
後世的阿里、騰訊,手裡的平臺雖然沒有徹底向使用者開放,但也是適度的給了使用者很多自由的,比如微信公眾賬號,那麼龐大的自媒體群體裡,微信對外部連結基本上是不設防的,除非對方的連結是淘寶系的商品連結,或者違反法律的連結,這就證明,微信並不擔心自己的使用者,會被公眾號主以外鏈的形勢搶走,這也是一個平臺自信心的表現。
而且,微信公眾賬號也從來沒有要求管控所有號主的廣告投放自由,更沒有要從中進行分成,這也是平臺自信心的表現,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平臺,真的沒有幾個。
但是某度就不一樣,外鏈在某度是非常敏感的存在,基本上使用者發表的90%以上的外鏈,都會被某度以各種方式幹掉,為的就是怕自己的使用者透過這些外鏈溢位、怕別人利用自己的使用者養大他的專案、賺走自己該賺的錢。
所以,李牧不能在微博Titter上設立一個管控廣告的投放平臺,他必須要給使用者足夠的自主空間。
當然,留給使用者的自主空間,也要適當加上一定的限制,否則一旦大家都不加限制的釋出廣告,平臺很可能立刻變成垃圾資訊的聚集地。
思來想去,李牧開口道:“我們的微博Titter,一定要找到一箇中庸的解決之道,未來一定不能執著於廣告所帶來的收入,那樣會讓我們的平臺被大量垃圾廣告充斥,影響我們的使用者體驗,但也不能完全由使用者自己做主,所以在我的經營哲學裡,我們需要制定一套合情合理並且讓人信服的遊戲規則,大家都按照遊戲規則玩,彼此相安無事。”
說罷,李牧又道:“這樣,我的想法是,首先,要對每一個微博Titter賬號的垃圾內容進行限制,比如,普通賬號每天能夠釋出的微博總數不能超過十條,這其實已經滿足絕大部分正常使用者的需求了;
其次,我們對內容進行演算法甄別、輔助人工稽核以及使用者投訴這三條判斷邏輯,判斷垃圾內容超過10%、30%、%的,分別給予怎樣的處罰,例如:限制釋出、限制被關注、強行扣粉或者定時封禁以及永久封禁;
再次,所有接廣告的平臺,必須要對自己接廣告的產品負一定責任,首先,絕不能給任何三無產品做廣告;其次,如果廣告的產品出現問題,那號主也要承擔連帶責任,輕則處罰、重則封號;
最後,廣告只允許流量主自行傳播,任何企業、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將廣告刷上微博各大榜單,我們作為平臺方,呈現給使用者的,一定是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