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科技直接從神舟訂購了一大批商用電腦,專門用來提供給各商家使用,尤其是成本較低的小微個體戶。
李牧的想法是,所有商家先免費用三個月,之所以要免費用這三個月的時間,主要就是為了讓商戶可以無門檻的試用餓了麼。
三個月之後,商家意識到餓了麼的增收能力,自然會選擇繼續合作,這時候,他們就可以選擇租用餓了麼提供的電腦、熱敏紙印表機,或者自行購置。
如果商家租用,那麼租金就等於是餓了麼的一條創收渠道,起碼可以把硬體投入的成本裹回來。
如果商家放棄租用、選擇自行購置也不要緊,這些電腦裝置餓了麼回收之後,還可以繼續按照這種模式,派給新合作商家,或者乾脆下沉到小一級的城市去。
比如今年燕京或許會淘汰下幾千臺二手商用電腦,這批電腦直接就近傳送到冀省的各大城市,這樣的話,運輸成本也很低,用淘寶物流就可以內部消化。
李牧原本是想直接讓神舟上幾套純粹的商用機,也就是後世飯店、咖啡廳點單結算用的一體機,這種機器對硬體要求不高,製造起來也不算難。
不過工業設計方案最討厭的就是工業設計與開模具,這個流程的成本高其實無所謂,主要是耽誤時間。
所以李牧乾脆先上普通電腦看看效果,同時讓神舟開始專門為餓了麼搞一套商用電腦模具,然後批次投產。
川都麵館的老闆,經過餓了麼的專業培訓,已經對接單客戶端的操作了如指掌,他一邊向記者介紹餓了麼給自己帶來的附加收益,一邊不停的在電腦前確認接單。
記者見他樂得合不攏嘴,忍不住問:“中午是用餐高峰期,您的生意應該很不錯吧?”
店老闆認真的說:“訂單數量比昨天中午高多了,到現在已經接了將近四十單了,照這個速度,中午突破八十單都沒問題!”
說著,他若有所思的道:“我覺得可能是餓了麼的使用者在快速增長,昨天是第一天上線,使用者量可能少一些,但今天就開始大量增加了。”
店老闆分析的沒錯。
昨天的餓了麼只是上線試水,另外向外界打個樣,將自己的模式推出去。
有了昨天的宣傳以及報道,使用者量在今天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此時,負責為王小龍送餐的騎手已經接到訂單,對記者說:“那個,記者同志,我得去給客戶送餐了。”
記者急忙說:“我們跟您一起去。”
記者一行與騎手一齊出來,騎手跨坐在了餓了麼專門定製的電動車上,記者則坐進車裡跟拍。
一開始記者還能跟得上,但很快便因為交通狀況不那麼順暢,被騎手越甩越遠。
好在川都麵館距離王小龍上班的大廈沒多遠,記者的攝像機遠遠還能捕捉到騎手的身影,沒有跟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