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也準備用同樣的辦法,在全世界範圍內培養使用者的“懶癌”,先賠點錢無所謂,燒點錢也無所謂,早晚都能數倍、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賺回來。
餓了麼在國內上線的新聞通告,引發了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網民對此也非常關注,但唯一的問題是,現在的餓了麼業務只開通了燕京這一個城市,所以,其他地方的網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
而燕京四環內的網民,尤其是公司白領,立刻就體會到了餓了麼無與倫比的便捷之處。
在餓了麼上線這天,許多燕京網民為了嚐鮮、為了優惠、為了體驗不出門點餐的感受,登陸淘寶餓了麼,搜尋自家附近的訂單進行網上下單。
他們的訂單在支付成功後,立刻由系統進行處理,系統一邊將訂單傳送給餐廳,一邊將訂單傳送給該區域內的騎手。
騎手暫時沒有開通搶單功能,而是採用系統派單的演算法。
系統會根據每一個騎手的忙碌程度,從最不忙的那個開始派單。
如果這個區域內的騎手都沒有訂單,那麼第一個訂單就從ID號最小的騎手開始,一路往後分配。
幾輪訂單均分下來之後,系統會計算每一個騎手的配送效率來更改每個人的比重。
配送效率高的,將得到更多的訂單加成;
比如人均5單的時候,會給配送效率高的騎手67個訂單,同時會減少配送效率較低的騎手訂單數,將其降低到34個訂單,這樣一來,就能實現勤者多得。
而且,由於每一個騎手的活動範圍是固定的,並且互相交叉重疊,所以他們的送餐距離最大也不會超過五公里,騎電動車跑五公里,對他們來說不是什麼問題,時效性可以又很大的保障。
餓了麼在燕京上線的第一天,就受到了燕京白領階層的追捧。
一天時間,訂單數就達到了二十萬,總消費金額突破三百萬。
數千名配送員連軸轉,在燕京街頭頻繁穿梭,不光將訂單準時率做到了97%,也將曝光率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一下子就將口碑打了出去。
這只是燕京四環內第一天的成果。
如果擴充套件到全國範圍內,一天兩千萬單輕輕鬆鬆。
如果繼續提升使用者的依賴程度,並且繼續拉新,一天兩億單也不是夢想。
當天晚上,國內媒體,尤其是創投媒體就炸開了鍋。
誰也沒想到,李牧竟然能把餐廳送餐的業務搬到網上。
而且,這種新奇的模式,出乎意料的受到使用者歡迎!
李牧似乎又找到了一個潛力巨大的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