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ter本身是一個純粹的eb產品,核心是透過eb進行資訊的釋出以及資訊流的展示,整體開發難易度並不高。
如果是開發一個站,大體需要做一個前臺和兩到三個後臺,前臺是站自身的展示頁面,一個作者後臺供作者上傳作品,一個後臺供編輯管理作品以及網站各大推薦位,還有一個後臺用來監控網站資料。
Titter由於是在牧野科技自身的大資料架構內,所以除了前臺之外,只需要額外開發一個管理後臺。
牧野科技早就有了YY網、YY空間以及部落格這幾個大型eb產品,所以不僅在產品開發、技術搭建上有強大的優勢和積累,在底層架構方面也可以省去許多力氣,而且自己又有強大的資料處理中心,所以支撐這樣的產品上線也是非常輕鬆的事情。
整體下來,陳同告訴李牧,Titter只需要再等一個多星期,最多不超過十天,就可以啟動內測。
上輩子,新浪在09年7月決定開發微博,同年8月內測版就已經上線,由此也可以看出,對大公司來說,一款eb產品的開發其實根本算不得什麼大工程。
李牧在得到這個時間節點之後,心裡便浮出一個壞主意,他對陳同說:“微軟正在密謀重新走社交路線,我估計他們是想把MSN以及它的一系列伴生品重新拿出來,以你對微軟的瞭解,你覺得他們會從哪個點切入?”
陳同驚訝的問:“微軟真的要重新做MSN嗎?”
李牧說:“我沒有100%確定,不過也至少可以確定80%。”
陳同輕輕點了點頭,沉思片刻,對李牧說:“微軟雖然實力強大,但是沒有強大的網際網路產品投放渠道,如果直接一上來就猛推MSN,在YY面前,就像是五行山下的孫悟空,壓力太大了,所以我感覺微軟可能會從其他方面找一個可以四兩撥千斤的切入點。”
李牧說:“其他方面,我現在能想到的就是社交遊戲、門戶網、線上音樂以及部落格類平臺,社交遊戲是需要社交軟體做土壤的,所以不可能先發展這個,門戶網的流量積攢很滿,資訊爆炸時代,內容同質化也很嚴重,MSN的門戶很難短時間內發展開來,至於線上音樂,我覺得就更沒戲了,YYtunes有ManME播放器在支撐著,微軟根本撼動不了,所以我覺得微軟有可能從部落格切入,或者從其他我們還不知道的領域切入。”
“部落格……”陳同說:“其實我們經過這段時間的運營,以及您上次那篇短部落格的資料對比,已經可以得出結論,部落格很難全面普及,微軟這時候做部落格,方向選擇上有點偏差。”
說到這兒,陳同問李牧:“您覺得微軟有沒有可能也跟我們選擇了同樣的方向,將部落格輕量化?”
李牧笑道:“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摸索階段,我們過河的時候踩過的坑只有我們心裡清楚,他們還是得重新走一遍才能摸清,以微軟一貫做事的套路,我不信他們能越過現階段的部落格,直接上馬微部落格。”
陳同輕輕點了點頭,稍微鬆了口氣,說:“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忙著Titter的定型與開發,越來越覺得這是一個新的社交產品方向,而且它比較快節奏,全世界所有使用者的言論與觀點都匯聚到了Titter上,就像是每個人都做了一道菜提供給使用者選擇,而每一個使用者都等於是在吃一場完全自己定製化的自助餐,這樣的產品模式,對使用者有著巨大的新鮮感與吸引力,所以搶佔先機極其重要,如果我們失去了先機,就算我們有YY做支撐,也很難再逆勢崛起了。”
李牧對陳同的說法十分贊同,騰訓QQ的實力甩新浪一萬條街,但在微博上,就是死活都撼動不了新浪微博的地位,這就是先機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新浪微博之所以能夠在微博火爆的年代屹立於不敗之地,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明星資源。
早在部落格年代,新浪就擁有了不少明星博主,這些明星博主基本上都是演藝圈自帶流量的大咖,就算排不進一線也至少在準一線與二線徘徊,所以當微博這種自媒體起步的時候,這種自帶流量的意見領袖就能起到極強的帶量效果,一個個就像是吸水效果極強的海綿,能夠快速且大量的吸收使用者。
等騰訓再想迎頭趕上的時候,明星們基本上已經全在新浪微博紮根了,所以一上來就極端被動,再加上產品體驗不夠好、後續運營打不到點上去,所以別說趕超新浪微博,就連線近都難如登天,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不過,李牧眼下有一個很好的基礎,大陸以及港澳臺三地,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韓等周邊國家的明星,都與牧野科技關係非常密切,他們早就開始運營自己的貼吧,後來也運營自己的部落格,在牧野科技的產品體系內擁有大量的粉絲,如果牧野科技的微博也就是Titter上線,這些明星都可以第一時間轉化成微博的大V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