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鴻雙手合十,朝憐箏求教:“請大人賜教。”
“賜教不敢當,我不過也是從前輩那處學來,算是互相指教。”
憐箏接過十三遞來的紅油傘,眸有血絲,卻絲毫未有倦意。
“古有一官宋氏,寫了一本著名的洗冤集錄,錄中記載了蒸骨驗傷之法,以此法行之,若骨上有被打處,有紅色路微蔭,骨斷處且接續兩頭各有血暈色,再以有痕骨照日看,紅活乃是身前被打,骨上若無血蔭,蹤有損折乃死後痕。”
“故而,死者生前的死因能夠在紅油傘下顯現而出,便是著名的蒸骨驗傷之法。”
蔣鴻心裡咯噔一聲,他還真是生平頭一遭聽聞了如此驗骨之法。
東苑朝之初直至如今,從未有人說過驗屍驗骨,以骨驗傷。
如此驗骨之法,更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聽者皆面面相覷。
“此法是否唯獨天晴可用?若天陰,並無日陽,又該如何?”蔣鴻忽然想到這可能性。
憐箏讚賞地瞧了一眼蔣鴻。
“此話不錯,此法唯天晴之時方能使用,一旦天陰斷不可能用了此法。”憐箏道。
“若遇陰雨,此法不得用,難以見傷口,如此,不得已下便只能煮骨。”
憐箏微微蹙眉,轉身朝蔣鴻看去:“煮骨雖不如蒸骨,卻也能驗。”
蔣鴻暗自記下,詳細再問:“如何驗?”
“以甕一口用鍋煮物,用炭火煮醋,加入鹽和白眉如同煎骨,等候千百滾後取出水洗,再等日照一出,便可見其痕跡,血皆在骨損之處,會呈現赤色和青黑色。”
憐箏有心將驗屍之法教授他人,所說之話一律並未有所保留。
“煮骨不得見錫,用者骨多黯。再者,若有人用藥物置於鍋中,骨傷處反白不見。”
憐箏又道:“還有其他辦法,可用濃墨塗在清理好的骨頭上,等骨頭上的墨跡乾涸,既洗掉墨跡,若骨頭有損處則墨必定浸入,不損則墨不進。”
“凡事皆有可行之法,可避可辨,都需仔細辨別真偽。”
蔣鴻聽後,連連點頭,他著實是受教了。
這木蘭提刑使,此女子確實當得!更是別無二者!
等憐箏說完了話,十三忽然從一邊兒靠了過來,神秘兮兮地朝憐箏指了指一處屋子。
“昨個兒安祿被董貴妃罰這兒來了,說是今個兒請不到你便不許回去。莫說昨夜咱熬了一宿,怕是他自己個兒也沒睡著。”
憐箏挑眉,“看來你昨夜抱了一宿的雞也沒閒著。”
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