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人多麼?”
“人多著呢。”
我說。
“買什麼好吃了?”
祖母又問。
“沒有。”
我說。
“你媽沒給你錢?看看,多細(家鄉話,意思是節省、略帶吝嗇、摳門之意。),過會也不給孩子錢……”
祖母有些生氣。
“媽給我錢了。”
我趕緊解釋說:
“我看戲,沒功夫買東西。”
“看戲?看得啥戲?”
祖母開始有些不相信:戲多是老人才喜歡看的,小孩子知道看戲麼?
家鄉有句話叫做:狗看星星——你懂得個稀稠。如果在外面,我要說我看戲了,村裡的大人肯定會拿這句話回我。
“《血手印》,可好看呢!”
我說。
“演的啥?”
祖母問。
我便把看到的情節一五一十地講給老人家聽。祖母聽完很高興,誇讚我說:
“還真看懂了!”
從此,我看戲便多了一重任務,回家講給祖母聽。
我小時候看戲,那真叫痴。會上有戲,每天演三場,早上一場,下午一場,前半夜一場。前半夜的戲我是不可能去看的,因為第二天還要上學;再者,就一個小孩子,沒人陪,不安全;還有就是,看戲的地方離家少也要三、四里、多者九、十里,黑燈瞎火,更不可能。所以,我只能看白天的戲,白天兩場戲中間有很長一段休息時間,這段時間,我怕別人佔了我的位,就一直呆呆地在臺前從午飯站到下午開戲。
這看戲,夏天還好,下午戲散了,天色還早,可以在天黑前趕回家;冬天就不行,下午戲散時,天早就黑了。所以,冬天下午的戲只能忍痛放棄後半段。
記得有一次,我看戲看得入迷,忘了時間,等回家時,天已經黑了。走在半路,碰見了母親。母親問:
“幹啥去了,咋這麼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