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見泥工在費力踩泥、捶打,這一項著實太耗工力,而且效率太慢。
於是她就召集泥工,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解決辦法。
就是在地面先挖個大圓坑,鋪上平整的石頭,再將拌好的泥倒進去,然後牽來幾頭牛。
將牛綁好,再給它們蒙上眼睛,將他們的牽引繩控制在泥坑範圍內,最後由它們來代替人力踩泥、攪拌。
這個方法得到了大夥一致好評,甚至還就此開啟了他們的新思路,打算就此沿用下去。
定製泥的一切準備工作都弄好後,接下來就是要進行塑性、脫胚了。
因為鄭曲尺定製的是大尺寸,有別於傳統土磚胚框,這就需要再重新定製一批模框,這倒不難,基本上在泥匠和泥的期間,她就找木匠提前弄好了。
足足有百來個。
一下要弄出十幾萬塊磚胚,工作量那不是一點半點的重。
這一項脫胚的工作既繁瑣又辛苦,區區十幾個泥匠估計搞不定,於是穆柯直接在縣裡找來上百個閒人,就憑藉著人數上的優勢,最後脫胚工作,三下五除二就給搞定了。
時間就這樣又過去了十來天。
終於,鄭曲尺期待、激動的第一窯磚即將現世。
由於窯工有燒製瓷瓦的經驗,因此這一窯還算比較順利。
但卻不算很成功。
當鄭曲尺拿到成品後,仔細對比了一下現代的紅磚,內心有些失望。
成型是成型了,就是因為磚體硬度不夠,還裂碎了一部分。
……果然,用這種土胚磚做出來陶土磚,終究還是達不到標準。
她對這種結果很懵懂,只能求助於窯工詢問這其中存在的問題。
窯工們將這一批磚拿來打量一番,又拿捶子敲碎了其中一塊。
最後一番商討好,對她激喜的說道:“這燒磚的確比土胚好,這一次應該是燒過頭了,另外也是土質太黏,或許加上些沙土會硬結實。”
不愧是專業的,只這麼一會兒就找到了大部分原因。
鄭曲尺從來不輕視任何人,所以她也時常願意跟工匠們商討一些專業上的問題,因為有些實際問題,有時候也靠不上過去經驗了。
有機會她還是得多看看這個世界的相關建造業書籍,多瞭解,增漲見聞,補充空白知識與常識。
“我另外定製了一批磚胚,麻煩到時候你們繼續再開一窯燒製了。”
窯工們這會兒奔頭十足,都很激動的朝她點頭。
“哪裡哪裡,下一次,我們定會總結出這一次的經驗,會燒製得更加小心謹慎些。”
這還是他們第一次燒磚,雖說燒出來的磚體不足以叫他們驚豔,但是這種成功製造出一樣新奇玩意兒的成功感,卻叫他們心潮澎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