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二孃打破了自己高冷的人設,一下子把天聊死了,屋裡再熱鬧不起來了。正好,午時將至,楊夫人打發人來叫她們去吃飯。
屋裡除了楊二孃,大家都鬆了口氣,迅速解散。
因著飯前心梗了一下,四娘子飯量大減,引的兩個長輩都很關心。
一番解釋,還收穫了楊二孃熱情贈送的醃梅子,四娘子心梗之餘還得謝過,估計心裡已經決定對楊家人敬而遠之了。蕙蘭兩個對她深表同情,同樣決定以後和楊家人保持距離,惹不起啊惹不起。
回去的馬車上四娘子吐槽了一路,灌了一壺水都還沒能澆滅她的熊熊怒火。
兩個小的還能怎麼樣,只能陪著勸了一路。好容易最後用大比結束後看狀元探花打馬遊街和趁著蕙蘭生日去莊子上打獵勸的四娘子轉怒為喜,兩個人都抹了一把冷汗。
直腸子還是好啊,氣過就忘了。看著已經在討論狀元俊還是探花俏的四娘子,蕙蘭不知道是該羨慕還是該發愁,心是真大啊。
回到家剛到生死,早不早晚不晚的。蕙蘭一覺睡到了晚飯時候,在自己屋裡解決了晚飯。一個人在書房待了大半天。
晚飯的時候,李管事過彙報:午時前後,城陽侯府派人過來送了幾樣禮,言明是給李家主人的賠禮,送的遲了,請主家見諒。
李管事當時不在,來人拿著名帖又有禮有節,還是正經親戚,門房推辭不過只能收下了。李管事一回去知道了,晚飯都顧不上吃就帶著來人送的禮單和一封信送過來了。
蕙蘭收了東西,表示知道了,安慰了李叔一番,讓他趕緊回去吃飯。
禮單挺體面,氣氣派派四樣禮,都是雙份的,少說也值幾百兩銀子。蕙蘭笑著把禮單撇在桌上,拆了信看。
不出所料,楊二孃送的。信裡也乾脆,言明是之前楊大郎答應的給蕙蘭和王家姑娘的賠禮,因著兩人受傷天氣又不好所以才晚了,請她見諒。
然後就是些妹妹不懂事,下人不懂規矩的客套話。只有其中一句話引的蕙蘭笑了:這是給李家人和李家親戚的賠禮所以才沒有送到顧家。
這禮蕙蘭收的半點不心虛,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啊。只是突然覺著楊二孃還是個妙人。
果然說嫁人是第二次投胎,這楊二孃還沒嫁呢,就已經從孤傲不群的林妹妹進化成八面玲瓏的寶姐姐了。還堂而皇之的把妹妹,這算是託給她們幾個了。這不是一般的反常了,白娘子都打不住了,怎麼著也得是趙公明的道行了吧!
但是這變化對著蕙蘭這麼友好,讓人不敢信啊。她可不認為她有什麼主角光環,能人見人愛花見花開。這是朝裡出了什麼不得了的大事吧,這才能讓未來的王妃和她一個孤女求和。她李蕙蘭唯一能讓人忌憚的,就剩下太子妃的表妹+顧家的養女+顧家二夫人的侄女這個綜合身份了。
到底是什麼了不得的事件,能有這樣的威力,蕙蘭不禁萬分好奇。要是有條件,她一定要弄清楚。
好奇之餘蕙蘭也不禁感嘆,楊二孃確實是個聰明人。示好也這麼不卑不亢的,說話做事有條有理。既認可了只有她支撐的李家的存在,尊重她的家庭。同時也在點她:李家人的事就不用讓顧家人知道了心煩了。
那可真得謝謝她了,這麼看得起她一個小屁孩,萬一她看不懂那不就是俏媚眼拋給瞎子了!蕙蘭終於明白為什麼楊二孃會在楊府提起定窯瓷器了,這是試她呢吧。
蕙蘭忍不住笑了,相比曾經,蕙蘭倒是更喜歡這樣的楊二孃。柔和中隱藏著鋒芒,能轉的過彎邁得開腿,太難得了。要是楊三娘能有她姐姐這樣的聰明靈透,和她交朋友好像也不是一件太難以忍受的事。
蕙蘭連夜寫了帖子,讓柳芽翻庫房找出一件古樸雅緻的前朝青銅小鼎做回禮。第二天上學前,蕙蘭就打發柳芽把裝在禮盒裡的鼎和帖子送到她爹手上。讓他以李家大姑娘的名義,送到城陽侯府給楊家二姑娘。
這麼個聰明人,能和平相處還是要儘量求團結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