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還有楊夫人她們在,很快把“鷹眼”楊二孃吸引了過去。
這會工夫,楊夫人和李夫人合力已經把楊三娘勸好了。至少是不哭了,這就行了。
姐弟四個和傷員見了禮,蕙蘭不出意外的收穫了一個隱蔽的白眼。然後六郎就告辭去找他大表哥了,女性的世界不適合他。
蕙蘭挺羨慕,比起留在楊三孃的臥室,她更願意去院子裡待著。然而不行,於是她就端著淺笑隱藏在人群中摸魚。
兩個親近的女性長輩加上親姐姐,她們三個探病的也表示了幾句,楊三娘眼見的精神好多了。畢竟傷口不算重,蕙蘭和姐姐到床前慰問的時候注意看了,已經結痂了。
然後楊二孃道,“母親與舅母去正房說話吧,舅母折騰了這半天也累了。就讓表妹們留下,我們陪著三娘說說話,也讓她歡喜歡喜。”
李夫人忍不住拉著楊二孃誇了又誇,“真是個好孩子,體貼長輩,心疼妹妹。怎麼好姑娘都是別人生的,偏我就這樣命不好,沒個體貼的姑娘在身邊!”後半句是對著人家姑娘的親孃感嘆的,情真意切滿臉遺憾。
對此,蕙蘭深表同情。姑母奔四了,再拼三胎基本是沒希望了,所以日常羨慕別人家的好姑娘。
楊夫人滿眼的驕傲滿臉的笑容,“二嫂,我也不怕你笑話。我生了三個,老大是個石頭,話少不說連熱乎氣都少,想起來就讓人生氣;這小的你也看見了,是個天魔星,哪天不整出些事故來怕不就是不舒坦了;只有這一個二娘子,最是懂事體貼,乖巧能幹,是我的心肝肉呢。”
“母親,大哥和小妹哪有您說的那樣,都是最好的。您太誇獎女兒了,惹得舅母和表妹們笑話。”楊二孃一邊笑著嗔怪母親,一邊輕輕的拍了拍楊三孃的手。
原本就有傷在身,心情不好,再聽母親這麼貶低她,楊三娘嘴撅的能掛油瓶了。當然,據蕙蘭的觀察,她原本脾氣也不是很好。要不是有楊二孃安撫住她,只怕志得意滿的楊夫人就要被小女兒潑冷水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來,楊夫人比較率真,也是真的愛極了大女兒,連謙虛都忘了。
“看妹妹說的,都是好孩子,讓人喜歡。哪一個都比我那兩個臭小子好,成日惦記著往外跑,人影都看不見。”李夫人這才是標準的交際辭令,誇別人家的孩子,罵自己家的孩子。
楊夫人眼睛都笑眯了,顯然極為受用。不過總算恢復了一些社交本能,誇了四娘子幾個,還多誇了蕙蘭一句。
結果姑母大人半點沒給親侄女留面子,嫌棄的不行,什麼嬌氣愛玩,上課偷懶……黑材料一籮筐,蕙蘭倒是臉皮厚,可也不能無動於衷,還是象徵性的羞愧了一下。
這可倒好,在場的小姑娘,除了楊二娘子都被逗笑了。包括那個傷員,蕙蘭確定,那絕壁是鄙視的笑。
蕙蘭心如止水,你開心就好,就當是那百分之一害到你的可能性的補償金吧。至於另外兩個沒有姐妹愛的,蕙蘭表示記住了。
說是這麼說,可誰也不能忽視李夫人臉上藏不住的笑意。楊二娘子心領神會的笑了,楊夫人也是有女兒的,哪裡不懂嫂子的傲嬌,娘倆倒是相視一笑。
然後兩位母親輩的就被送出了屋子,去正院進行她們姑嫂之間成年人的交流。暫時脫離了家長的五個人,甭管接下來如何,倒是都鬆了口氣。
四娘子嘴巴閒不住,和楊三娘聊開了。楊二孃間或插兩句,蕙蘭和五娘子當背景板。當然,有王妃預備役和仗義的四娘子在,她們倆也不會被冷落就是了。
人麼,要是真的傻坐著就太傻了,總要找點事打發時間的。作為一個吃貨的蕙蘭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吃食上,楊家的點心不錯,蕙蘭挺滿意。
原本說的好好的,結果四娘子和楊三娘這對冤家就又因為一句話槓上了。有楊二孃在,當然不會讓她們鬧僵。但是,四娘子不說了,楊二孃說了一句沒人搭腔,屋裡意料之中的冷場了。
可惜,蕙蘭已經瞄過漏壺了,離吃午飯還有點時間,想走不容易啊。
就在蕙蘭心思亂飛的時候,楊三娘突然冷哼一聲,“得意什麼,邸報寫了,聖人明發了聖旨,封了晉王做欽差去南方賑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