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表哥合該和四娘子做親兄妹,一樣的偏科。雖然說不上喜武厭文,但是一邊在及格線蹦迪,一邊高空翱翔……也只能說是不愧是武將世家的兒女了。
五娘子文靜,武課只求過關,比人菜癮還大的蕙蘭還低一檔。文課方面倒是中游,比不上大娘子二郎君,比四娘子三郎君和蕙蘭還是足以笑傲的。
六郎比蕙蘭晚半年入學,卻是比她強。文課武課都是中游,他年紀不大,又是府裡的未來。從上到下都緊張他,老師當然心裡有數,支援他這個狀態。和他年齡差不多的蕙蘭不大和他玩,他也沒多糾結,跟在兩個堂哥後面做了小跟班。倒是讓蕙蘭鬆了口氣,這位大少爺不是熊孩子,那可太阿彌陀佛了。
小七還不到五歲,玩就得了,略過。
學裡除了文化課和體育課還有藝術課,琴棋書畫,烹茶調香都得學。蕙蘭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這真的是武將世家教養孩子的方法嗎?傳說中隋唐的五姓七望家族才這樣教育子女吧,也太全方位了吧。
幸好,這是興趣班,不是必修課。不要求精通,只需要略懂就好,感興趣的擇一二精研也就是了。
蕙蘭真是謝天謝地,在蕙蘭看來,謝天謝地的不止她一個,畢竟家裡也就一個學神!
蕙蘭上輩子在少年宮學過國畫,因著自忖有底子,也為了學一點興趣愛好撐場面,蕙蘭毫不猶豫的選了。結果,自然是開局扮豬吃老虎,繼而後勁全失,幾乎全無進境。不說老師不敢置信,進而加倍下功夫激發她的潛力。蕙蘭也是被折騰的各種想死,師徒倆相互折磨,所謂相愛相殺不外如是。她只是想培養興趣愛好,老師拿著當養家餬口的事業,兩個人心意不能相通的人也只能磨了。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師絕望了,兩人也就都解脫了。
另外蕙蘭上輩子小影片看多了,分外羨慕會樂器的才女。琴雖然大眾,可惜她怕手疼。又想著吹奏的樂器可以鍛鍊肺活量,有助於健康,所以選了個非主流的笛子。幸好老師比較專業,雖然專攻琴,其他方面也懂,教她那是綽綽有餘。蕙蘭於是開始了從魔音灌耳到勉強入耳的征程。
大娘子書畫雙絕,是老師的得意門生。下棋連姑父都不是對手,家裡能和她棋逢對手的只有老太太。彈琴彈的也好,連蕙蘭這個不懂音律的和三郎君四娘子這兩個坐不住的也能留住。關鍵她調香也很厲害,一樣的香料,一樣的手法,味道愣是不一樣。
蕙蘭早已為大表姐奉上了自己的膝蓋,崇拜兩個字說累了。只是家風嚴謹,外面傳說的只是她的溫婉嫻淑和精通琴技。
兩個表哥和四娘子對這方面都只是淺嘗輒止,略懂就好,和人談起來不露怯也就是了。
五娘子其他方面也不突出,只是精於烹茶,兄弟姐妹們都喜歡去蹭喝。
六郎還小,性子未定,倒是沒發現有什麼突出的愛好。
進了二月,春寒料峭,這一日正是蕙蘭出孝的日子。老太太發了話,同學們多了一天假期。李夫人帶著侄女和族人一起到墳前祭祀。回來後,蕙蘭穿上新制的綵衣,戴了鑲金嵌寶的配飾,和大家吃了頓宴席,也就算正式除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