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一走,蕙蘭就活潑起來。拉著王媽媽說了半天話。還承諾中秋給她和柳芽放假,那會李叔也回來了,讓他們家過個團圓節。
王媽媽看自家姑娘自然是哪哪都好,一邊聽一邊點頭。見蕙蘭堅決,當然不掃興,高興的應了。又說了些別後的瑣事,總之沒什麼大事發生。
蕙蘭聽過就算了,順便向奶孃八卦。“太夫人過壽的時候沒有出來見客嗎?
王媽媽笑著道,“太夫人一心向佛又好清靜,傳話出來說散生日不用大過。省下來的銀子分成三份,給佛寺、福田院、撫幼堂各送一份。所以府裡只在正日子開了一天席招待親戚,然後給那幾處都送了銀錢糧食,還給家下人多發了一個月月銀。”
蕙蘭不禁感慨,太夫人不愧是老薑,真是定力高深啊!
“太夫人真是心懷慈悲,憐貧惜弱呢。”王媽媽感嘆道。
青果在一旁介面道,“太夫人每年過壽都是這樣的章程,她老人家雖然不愛見人,但也是京裡出了名的慈悲人呢!”
蕙蘭點頭,能想著給孤寡老人和孤兒送錢送吃的,這樣的慈悲還是很接地氣的,也很值得尊敬。那可能是她想多了,老人家估計是不愛見人,最多有一點重男輕女而已。
晃晃頭,蕙蘭已經把這一時的想法拋諸腦後了。太夫人高高在上,和她沒什麼關係,八卦一下就行了,不用多想。
王媽媽帶她去見了各位長輩給的東西,不出意料,一托盤珠光寶氣的物件,足有十幾件。素淨的玉器佔了一半,都是拐彎的親戚,顧及她孝期的她感激,沒顧及的她也不怪人家。
東西分門別類的放著,下面都放著籤子,標明瞭送禮的人。蕙蘭饒有性質的看了看,東西倒是不太看重,著重記了下送禮的人。
她就算不用還禮,也得記得人情,所以一定得記清了。
記得差不多了,讓青果上冊子登記好。素色的東西就放在妝櫃裡日常用,鮮豔的就都收起來。
最讓蕙蘭意外的是鎮國公的禮物,一匣子海珠,一盒子金錠子,一盒子銀錠子這些都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還有一把黑漆雕弓和配套的弓箭、箭囊,立起來比蕙蘭就矮一個頭,最重要的是她壓根就拿不動。
蕙蘭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該感嘆不愧是兄弟倆嗎,姑父送的也是適合戶外運動的。
她也看不懂質地,只不過覺著很不錯。她倒是對那些刀槍劍戟的東西很感興趣,愛不釋手的摸索了半天。奈何實力不允許,只得長嘆一聲,忍痛先收起來。
倒是沒來得及心痛,小金庫豐盈的喜悅能衝散一切苦痛。誰能不愛小錢錢呢,蕙蘭萬分哈皮,真心感激國公大伯。真是個大氣直接的直男,就喜歡這樣的真金白銀和大手筆。
看來就算是已經富裕起來了,蕙蘭還是擺脫不了上輩子養成的的倉鼠性格,攢錢的快樂無可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