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如先把呂布解決,而後佔領兗州,豫州,坐擁兩州之地,何愁不能與長安抗衡?
天降大雪,各家紛紛休兵。
而長安城郊,正在舉行全軍的大比,將要角逐出明年春耕之後,率領大軍南征平叛的將領。
原本預定今年秋收後南下的計劃。
因為關中實在太過凋敝,被迫停止。
至於為何一般是秋收之後用兵,主要是這個時候糧食入庫,大家都一樣,出征之後,還可以就食於敵。
可朝廷這邊卻是有所不同。
主要還是之前提過的,徐榮弄出來的新式軍糧。
不但利於運輸,還能防潮。
否則,誰會沒事,在春耕後用兵。
這個時節,雨水多,不利於行軍,軍械,糧草的長時間運輸,儲備,自然也就不利於雙方大戰。
因此,他們選擇春耕之後的這個時間,絕對是張魯想不到的時間。
而今在長安的留守部隊中,有虎賁四衛,騰驤四衛,以及龍驤前後兩衛,不過龍驤兩位衛將軍,趙雲以及鄒宜。
一個要多陪陪新婚妻子,並不想參加。
鄒宜要去南陽駐紮,順帶改編張濟的部隊,因此並未參加。
至於吳獻,這是被封為司隸校尉,回洛陽主持事務去了。
別看這些衛軍一個衛只有萬人,可一旦擴編,瞬間能擴編到五萬人,而且還是建制齊全的那種,其中也就軍醫營有些難辦。
而今真正角逐的,也就是虎賁四衛,和新成立的騰驤四衛之間的較量。
所謂軍中大比,並不是拉出來,大家一起打個架。
而是非常奇葩的,提出了一個問題。
徐榮讓大家先拿出一份計劃,透過篩選之後,進入第二輪,真正的比鬥。
第一輪的所謂計劃篩選,毫無疑問的,直接便淘汰了長時間在北方作戰的虎賁四衛,因為他們對漢中的氣候,地形。
以及將會遇到的困難,毫無心理準備。
想的,還是北方大兵團列陣作戰的原則。
沒辦法,雖然北方也有山區,可是和那些遊牧部落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