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沉思?
他可是記得,至少百年。
百年前,這些傢伙,還把人家圍在中間來著。
這一轉眼,就成了自己發呆了,看來那位也不是什麼招搖之人……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此時,已是中平四年(第十七年)的深秋。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比丘志清的記憶中要來的快,想來也是,本就是不同的世界,就算推演的再完善。
也總有不期而遇的意外。
劉虞的平叛,不說順不順利,至少在涿州立住了腳。
曾經一度差點打到青州的張純張舉叛軍,
也在劉虞只誅首惡,從者無罪的政令下,由之前的如火如荼,瞬間變成了苟延殘喘。
而此時,被徵調的南匈奴,這才帶著東胡各部,堪堪來到晉陽城下。
聽聞需要犒賞的南匈奴。
幷州刺史張懿,不免有些警覺,之前丘志清的信件,還是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雖然張懿沒有全信,卻也留了個心眼。
果然,養不熟的白眼狼差點把張懿給揚了。
也幸虧他本人沒有出去勞軍。
否則,南匈奴單于羌渠,便要問他借點東西用一用了。
南匈奴反叛,圍攻晉陽的訊息,很快便傳遍了幷州,傳到了洛陽。
洛陽朝廷瞬間譁然,紛紛上書天子,彈劾丘志清這名使匈奴中郎將,以及張懿這位幷州刺史,一個御下不力的罪責是跑不了的。
然而現在朝廷已是無兵可用。
讓丘志清去,倒是很好的選擇。
可劉宏他不放心。
此時,大徹大悟的盧植,站出來給劉宏解了圍。
南匈奴叛亂,乃是丘志清管控不力的結果,本應丟官罷職,下獄問罪,然念在其兢兢業業,一心為國的份上。
可給其一個將功折過的機會……
十月中,這個機會,便擺在了丘志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