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經》又名《太平青領書》,相傳是南華老仙所著,為于吉所持有,後不知何故,落入張角之手。
全文一共一百七十卷,後世僅存六十七卷,丟失甚多!
剩餘的六十七卷,丘志清也曾在大宋編撰的道藏中,有緣得窺部分,其確是道藏精華。
不過說是道藏,其實其中除了以道家為本,這個中心思想不變之外,其內還充斥著墨家,陰陽家,儒家,神仙家……等等百家學說!
可謂包羅永珍,說是這個時代的百科全書也不為過。
丘志清對《太平青領書》有些眼饞,不過他卻對張角的治病手段有些不以為然。
以符籙祛病,丘志清本人也可以辦到。
不過他卻沒有這麼做,他的堅持,便是要降低醫療成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經過丘志清這番治療。
以後他們遇到相同的事情,他們便有了應對的經驗。
且就地取材,也可以降低鄉民們的醫療成本,哪怕他走了,他們再有復發,也可以根據丘志清留下的藥方,自己治療。
而張角的符水,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搞出來的。
修為不同,弄出來的符水效果也大有不同!
丘志清自然是有話便說,反正都是外人,一吐為快怎麼了?
張寶和張梁,痛斥丘志清無禮,捧高踩低,乃是嫉妒心作祟,枉為修道之人,並質問丘志清,修的是什麼道,煉的是什麼法?
倒是張角連忙制止自家兩位弟弟,便對丘志清道歉。
且頗為認同丘志清的做法,以及想法,那和他沒有丘志清的醫術水平,只得依靠術法救人!
這敢作敢當,直面不足的態度,倒是讓丘志清對其高看了幾分。
便直言,邀請張角一起行醫,兩人有空亦可探討一番醫術!
張角明知丘志清探討為虛,指點為真,自然是欣然同往。
兩人一路上可謂是相談甚歡,看的出來,兩人境界相當,張角比之丘志清,還要高上不少,據他自己所說,他是得虧師父提攜。
也就是說,張角是有師承的,年齡自然也不似看著的這般年輕,已有三百餘!
兄弟三人,既是親兄弟,又是師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