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與墨家不同,也有令墨鋒感到不滿之地,但可取之處,亦是有的。
就在他將夏朝大致轉悠了一圈,準備投奔夏朝的時候,便聽聞了啟志帝的罪己詔。
夏朝才俊甚多,已經多到了夏朝養不起的地步,讓一代帝王扼腕嘆息。
在夏皇看來,這似乎是一件非常值得悲哀,甚至說得上罪孽的一件事。
已經到了需要頒佈詔令,平息眾怒的程度。
可在墨鋒看來,這未免有些“自傲”。
別的國度莫不是嫌賢才不夠,頒佈招賢令都來不及!
唯獨夏朝,竟是因為賢才太多,而感到無可奈何。
說出去,不知羨煞多少旁人。
於是他輾轉來到了夏朝的皇都,卻是未曾料到,剛剛真正來到這裡,最先得知的訊息,竟是夏皇駕崩。
他被人群裹挾著,沉默而無聲的靠近夏朝皇宮。
那裡有漫山遍野的百姓,披麻戴孝,跪倒一片。
成千上萬人的悲傷顯而易見,如此鮮明。
甚至讓墨鋒忍不住想,當初墨子的死訊傳至彼時尚且還是大月的夏朝時,那個時候的民眾,是否也是如此悲傷呢?
一定是的吧。
畢竟就算是聖王王莽,都未曾在皇都門前設立雕像,供四方走入夏朝核心之地的人瞻仰、膜拜。
唯有墨子有此殊榮。
不是因為墨子特殊,而是在黑暗的時光中,率先振臂一呼,喚醒天下者,值得這樣的待遇。
時移世易,如今的夏朝傲立凡塵頂峰,卻也不該忘記奠基之人。
今人雖非是舊人,亦可從今時今日之景,窺見一絲往昔風貌。
“吾死之時,可否如墨子?”
墨鋒忽而想到。
墨子曾說過一句話,始終在墨者間流傳。
‘雖天下無人,子墨子之言猶在。’
如此,足以說明墨家道路的堅定與不朽。
那有朝一日,他身死之時,可否亦如同墨子那樣,認為自身的道義足以萬古不變,世俗不可改呢?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與以往已經有所不用的時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