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五十三年,王莽駕崩的訊息,終究是傳了出去。
與此同時,傳出去的還有他所留下的那一份詔令。
堅守了夏朝五十三年之久的夏皇,離去之後,仍舊在考慮著這片土地上的夏朝子民。
當日,有收到訊息的百姓奔至街道,嚎啕大哭。
多為上了歲數的老人。
這些人或許沒有經歷過大月內部烽煙四起,群雄割據的混亂場面,卻曾親眼一步步見證著夏朝如何邁入強盛之中。
作為皇帝,天下的惡他首當其衝,而天下的善,也理所當然有他一份。
他們無比悲傷,痛失了這麼一位聖君賢主。
也有人會後悔,後悔在王莽剛剛登基之時,曾大肆辱罵過他。
但無論如何,這一切,都過去了。
人死不能復生。
悲愴也好,歡喜也罷,這個世界少了誰,都會正常運轉。
無論是推崇備至的聖賢,還是勤政愛民的聖君賢主,也一樣。
死亡面前,眾生平等,無有差別。
唯有那一個個閃耀在歷史中的名字,隱約間能夠依稀窺得幾分風采。
王莽駕崩之後,新皇繼位。
是他和許婉容的孩子。
新皇並未忤逆王莽遺留的那份詔書,一切從簡。
面對舉國悲愴的局面,新皇沒有什麼動作,包括就連自己登基的事情,都未廣設祭壇去昭告天下。
從這方面來說,他倒是也算識相。
夏朝五十四年。
新皇選了年號,承平。
終王莽一生,都是未曾設立年號的,他的野心很大,希望後人提及夏皇二字時,最先想到的人會是他。
而他的孩子,就不得不去選一個年號,來跟父輩區別開來,表示已經換了皇帝。
此後再稱呼新皇,已經不是夏皇,而是承平帝。
承平承平,承接太平。
承平帝的手下沒有王莽那麼多的賢人,除了荀軻之外,王莽還有公尚過、禽厘勝這樣的人為他所用,他若是想做出比王莽更高的事業幾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