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擔沒有言語。
那雙幽若深潭的眸子,靜靜注視著小丫頭那張枯瘦到有些走形的枯黃瘦臉,以及那隨意垂落下來的,好似野蠻生長的枯草般的頭髮。
他的目光放佛穿透了囡囡的血肉,看到了更深處的那些不曾言說的東西。
思緒在此刻騰飛,一直飛到另一個曾經精彩紛呈可歌可泣的頑強拼搏,直到最終傲立到足以讓任何人為之自豪的國度。
在那裡,他曾學到過很多東西。
所以顧擔知道為什麼一切會變成這個樣子。
誠如荀軻所言:不耽誤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就會吃不完。密網不下到池塘裡,魚鱉之類的水產就會吃不完。按一定的季節入山伐木,木材就會用不完。糧食和水產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了。
五畝大的住宅場地,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了。雞、豬、狗的畜養,不要耽誤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畝大的田地,不要耽誤它的耕作時節,數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飢餓了。
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覆講給百姓聽,鬚髮花白的老人就不會揹負或頭頂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
只要不違背天理倫常,百姓自然可以平安喜樂,衣食富足,精神美滿。
這就是所謂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然而,人心中的貪慾是無窮的。
三天吃一頓肉食的人,會希望每餐皆有,每餐都有肉食的人,會追求更豐盛和美味的食物,當這些都能夠滿足之後,更加奢靡而浮誇的慾望便會愈演愈烈,永無止息。
權傾天下的宗明帝曾經享受著整個大月的供奉,他就此滿足了嗎?
沒有,他還想要求仙問道,想要長生不老,想去追求超脫出塵世頂峰的力量,而不是希望人人有肉吃,人人有衣穿。
有這樣的一位君主作為榜樣,下面的人自然也會有樣學樣。
可能最開始,上面想的只是收一點點錢不算什麼,那一點東西落在一戶人家的身上,最多也只是少吃一點飯而已,擠一擠就好了嗎?再苦一苦百姓嘛!
當所有人都這麼想,一層又一層的落下來,落在最底層身上的時候,便已成不可承受之重。
能夠享受的東西自然不是憑空而來,有舍才能有得嘛!
舍掉大部分人本該享有的東西,才能夠供養寥寥少數人的窮奢極欲。
淋尖、踢斛、側拖、虛推,看樣米、起斛米、扒斛錢、篩箱錢,耗費、外加、內扣,入廒錢、篩扇錢、斛腳錢、酒錢、票錢、鋪墊,順風米、養斛米、鼠耗米,兌例、心紅、夫價、鋪設、通關席面、中夥、較斛、提斛、跟役、催兌、開兌.
當切實的關乎到利益之時,數目繁多,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巧立名目總是能夠層出不窮升級迭代,你方唱罷我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