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以胡制胡,用月氏打匈奴,保全秦人實力的用法。
趙佗吩咐完之後,便不再管這事情,讓陳平來全權操辦這件事情。
他如今身處高位,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了,不必事事都要自己幹。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例子,趙佗前世可是常常聽說。
他可不想學諸葛亮那樣的工作方式,最後積勞成疾,來一個過勞死,那可就不好了。
另一個原因,則是趙佗要培養人才。
陳平這一路上的表現算是可圈可點,不時能想出一些有用的計策,是個不錯的謀士。
但讓趙佗不滿意的,就是陳平還年輕,尚缺少一些實操經驗,一些想法只能留存在理論上。
所以他讓陳平來做這件事,其實是對陳平的一種鍛鍊。
有秦軍主力壓陣,收編月氏人為騎兵的難度非常小,正適合讓陳平這種政務新手來適應。
然後由淺入深,慢慢去做一些更高難度的事情。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才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將貴霜翕侯扔給陳平後,趙佗就帶著郭青、酈食其等人繼續前行。
作為一名合格的軍事將領,趙佗到了賀蘭山這種軍爭要地後,自然是要親身探查此處的地理環境。
“這裡就是後世的銀川所在啊。”
趙佗帶著眾親衛縱馬前奔,舉目四望,果真是一馬平川,乃是上好的畜牧之所。
抬頭遠看,在那遙遠的地平線盡頭,還有一條大河滾滾奔湧,灌溉著這片富饒的土地。
趙佗下馬,踩在滿是青草的地上,彎腰伸手,從地上抓起一把泥土。
“上將軍,此處土壤肥沃,除了放牧牲畜外,還可以用來耕種,我看在這裡種田,一年下來,收成應該會不錯。”
酈食其走過來,低聲說著。
他在賀蘭的這段時間,已經仔細查探過附近的情況,發現這片土地的肥沃有些出乎想象。
“嗯,如果開渠引水,可以在這裡種稻,當成為塞外糧倉。”
趙佗輕輕點頭,眼中有光芒閃爍。
這就是他為什麼建議皇帝優先北伐的原因之一。
這片位於賀蘭山附近的平原,不僅是優良的牧場,更是上好的水稻種植區。
他前世曾在某寶網購過寧夏大米,號稱是“黃河澆灌,塞上優米”,口感十分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