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也,月氏異動之事尚不知和烏氏是否有關係,但此人心中絕不會贊成上將軍此番征伐,在用他的時候,一定要進行防範!”
酈食其緊隨陳平之後,提出同樣的說法。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烏氏倮能以商人的身份在秦國做大,被始皇帝讚揚,讓他一個鄙人牧長位比封君,禮抗萬乘,是因為什麼?
正是因為他能給秦國帶來利益,輸賣大量的牛馬於秦地,獻上西邊的奇珍異寶滿足皇帝,故此方能顯貴天下。
烏氏倮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他作為戎地和秦地之間的中轉商人,各種倒賣賺差價,獲得了大量的財富。
可以說他今天的一切地位都是用錢買出來的。
現在始皇帝欲發兵取河南地,擊破月氏、匈奴。這對秦國來說自然是大有裨益,但對他烏氏倮來說,簡直就是要斷了他的財富之源。
月氏和匈奴都被搞掉,貿易物件都沒了,他還怎麼當中間商賺差價?
秦國擁有了河南地,甚至河西的月氏之土,官府自己就能在那肥沃的牧場上蓄養牛馬牲畜,沒有了購買牛馬的需求,哪還用的到他烏氏倮啊。
他烏氏倮只是因為財富和外貿的重要性,才被皇帝賜予位比封君的待遇,並非真正的封君。
完全可以想象到,等到這一次北伐勝利後,烏氏倮不僅將失去賺錢的路子,他在秦國的地位也將直轉而下,泯然眾人矣。
趙佗想到後世常說的一句話,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
在這種事關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烏氏倮難道會無動於衷?
他一個邊地戎人,會為了大秦犧牲自己的利益嗎?
趙佗對陳平和酈食其頷首,沉聲道:“你們說的是,烏氏倮恐怕不會誠心助我大秦,很有可能會在暗中洩露軍情給月氏,也不知道長城外出現的月氏騎兵是否和他有關。”
“酈先生,派人連夜去後方傳信,告訴王離,要他押運途中不準任何人接近查探,哪怕是北地郡守、郡尉也不得接近。軍中有敢洩露三寶作用者,立斬。”
“遵上將軍令。”
酈食其忙拱手應諾。
這一次趙佗先行一步,帶五千親衛前來北地郡。
在後方,還有王離率五千人押送著大量的高橋馬鞍、馬鐙和馬蹄鐵等裝備,要運到北地郡來裝備秦軍騎兵。
騎兵三寶是趙佗弄出來的對付草原民族的利器,如今尚處於保密狀態。
其中的高橋馬鞍、馬鐙等仿造並不算困難。特別是馬鐙,只要看上一眼就能明白它的原理,哪怕沒有金屬材料,也大可以用木頭、皮繩之類進行仿製。
在開戰之前,趙佗決不允許這東西外洩,就連軍中裝備這些東西的騎兵,也將會被他進行全軍事化管理,杜絕外洩的風險。
吩咐完此事後,趙佗的心思又重新轉回烏氏倮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