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坡上。
「敗了。」
李信看著遠方的戰況,一張臉繃的很緊。
在這場突襲戰開始的時候,秦軍車騎以無可阻擋的氣勢直衝楚軍的行軍陣列,密林中埋下的伏兵也趁機突襲楚軍偏中的位置。
伏擊突襲,再加上迅勐的車騎衝擊,只是短短片刻,楚軍前鋒的數千士卒就盡數潰敗。秦軍局勢大好,大殺一陣後,驅趕著楚軍的潰卒向後方的楚軍陣列衝去。
一切都向著李信設想的方向發展。
按照一般的戰場情況,前軍潰卒衝擊自軍後方,後面的兵卒必定軍心大亂,士卒們或是以為己軍已經敗了,跟著那些被驅趕的潰卒逃跑。或是直接被潰卒沖垮陣型,然後被緊隨其後的秦軍大肆掩殺。
這就是秦軍的勝機,是李信兩萬破三萬的機會!
如果運氣好,他甚至還有可能在亂軍中幹掉項燕。
然而出乎李信預料的是,在楚軍的前軍崩潰後,其後方的三個軍陣卻依舊整齊站立,在潰逃的楚軍浪潮中巋然不動。待到潰卒往兩邊逃的差不多後,那三面赤紅如火的軍旗在楚人的鼓聲中,開始往前移動,發動反擊,對上了氣勢將竭的秦軍。
從李信的方向望去,剛才還氣勢兇勐,往前衝擊的黑色浪潮只是與那三個紅色方陣略一接觸,便快速往他所在的後方,和四周的原野退去。
在精力充沛,嚴陣以待的楚國三氏族的精銳面前,氣勢和精力衰竭的秦軍遠不是對手,當漫天的箭雨射落戰車和戰馬上計程車卒,當楚軍整齊劃一的軍陣擊破因追殺而散亂的秦軍兵卒,秦軍戰敗的場面就出現了。
一潰千里!
同時,項燕還放出了一直藏在後方的楚軍車騎,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追逃掩殺。
兵法曰: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鑑於大環境如此,
這就是項燕針對李信的性格,所制定的戰術。
為將者當善於調動敵軍,向敵軍展示出一種或真或假的軍情,敵軍必然據此判斷而跟從。再給予敵軍一點實際利益作為誘餌,敵軍必然趨利而來,從而聽從我軍調動。
行軍中的楚軍陣列,就是項燕給予李信的誘餌!
以李信的性格和過往事蹟來看,他必定上鉤。只要李信咬餌上鉤,那等到他吞下作為誘餌的前軍炮灰後,等待秦軍的就是嚴陣以待的楚軍精銳,以及那無法阻止的大潰敗。
「李將軍,撤吧。」
「將軍,吾等往西走,只要退到胡邑,再斷掉潁水上的浮橋,楚軍必然無法追來。」
李信身側,幾個將吏開始勸說。
如今的場景,明眼人都知道已經敗了。
李信閉上眼。
他還有五千士卒待在山坡下沒有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