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唐第一主播> 第212章 決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2章 決戰 (4 / 5)

主要用於事先約定好的作戰計劃的實現,僅能表達最簡單的指揮意圖,而不適用於戰場突變情況下,內容更加具體的資訊傳遞。

因此傳令兵依然是冷兵器時代的主要資訊傳遞模式,尤其是複雜資訊的傳遞。

後世的軍事學家們曾經做過這樣一次針對性很強的數字模擬演算。

即冷兵器時代的大規模會戰,以五萬人為基礎,人數每上升一倍,戰場範圍隨之擴大一倍,其指揮效率就要下降兩倍。

人數上升到十五萬人以上,資訊的接收與命令的傳達就會形成兩個單獨的時間區域,他們之間的互動作用會進一步加深這種指揮上的效率低階化。

而並非簡單的相加。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再有多一兩個指揮官在後面起著起鬨架秧子的熱鬧,指揮官作戰意圖的全面貫徹就徹底成了一句空談。

到時就真正是神經反應緩慢的巨人,被一個年輕力壯的小矮子盡情調戲,直至打倒在地的結果。

因此很多人認為,封建時代的冷兵器作戰,即便是再天才的指揮官,其真正有效的指揮半徑亦只有身邊的五十米範圍,離此距離越遠,指揮官的指揮能力就越是下降,指揮效果就愈是不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人數較少的精兵戰勝人數較多的雜兵,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

對李行周來說,他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對方的傳令體系效率到底如何,當兩支部隊的指揮官同時對自己的部隊下達命令時,誰能率先執行指揮官作戰意圖,誰就離勝利更近一些。

而對李行周來說,他關心的已不是自己的部隊執行效率是否比對方更快,而是比對方快多少。

從中軍大帳的傳令兵飛馬離開開始,到各部隊行動展開,用了差不多一刻度時間。

沙漏上的有十二個大刻度,代表十二個時辰,每個大刻度上還有十個小刻度,因此一個小刻度相當於十二分鐘。

這相比左翊衛不到三分鐘的傳令效率,相差了太多太多。

十分鐘,將近十分鐘的時間差,也就是說,戰場之上如果雙方同時下達作戰命令,那麼李行周的部隊將比對方早十分鐘做出反應。

考慮到指揮官的資訊反饋系統同樣如此,那麼這份時間差還要繼續增加,可達到二十分鐘,而這還是對方十萬人的傳令效率。

這其中不僅有兵員數量原因,也有兵員質素原因。

得到這份答案後,李行周立刻轉身離開,對李白獅道。

“寫封軍報給大營。”

“就說讓張弼率領鷹揚衛,慕容順率領飛熊衛,從左右兩翼部隊立刻向兩側延伸,橫向覆蓋全部戰場,騎兵全部後移至後方,給大家時間,後日決戰,我左翊衛打頭陣。”

王行衍有些擔心。

“我們打頭陣嗎?”

李行周想了想,認真回答道:“打!”

......

回到自己的營地,李行周繼續觀察對手動作。

王難得急急而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