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唐第一主播> 第212章 決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2章 決戰 (3 / 5)

戰場之上,細節決定大局。

儘管只是一個清理戰場的行為,老於沙場的李行周和王行衍還是第一時間找到了他們需要的重要資訊。

很顯然,仁欽崗並不認為薛訥有明目張膽進攻打算。

事實上,儘管李行周薛訥不一樣,他內心沒有這個時代的道德約束。

這就為後面的奇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李行周不善於行軍佈陣,但他善於觀察。

善於透過觀察對手的指揮效率,執行能力,及各分級指揮官的能力水準,還有各部隊戰士間的配合能力,透過他們的組織行動,尋找對方的薄弱點。

而現在,透過如今這一系列軍事反應,李行周找到了他目前最需要的一樣東西,指揮效率的時間差。

一般來說,當一支部隊的人數控制在一千人以下時,指揮效率是最強的,幾乎不需要傳令兵。

指揮官透過本身的呼喊就能完成自己的指揮。

一千人到五千人的規模,需要三到五個傳令兵來為其完成作戰指揮意圖的傳達。

當規模上升到萬人時,傳令兵開始出現建制,指揮官將對成批的傳令兵出指令。

然後由他們將具體作戰命令進行傳達。

此時傳令機制儘管依然是:指揮官傳令兵作戰部隊這一模式。

但此時此一機制的基本限額已經達到最大化,再往上攀升,就要進行多級傳令。

也就是命令一級接著一級的布,此時的傳令效果就會出現大大的降低,甚至會出現內容上的理解障礙。

當規模上升到三萬人左右時,這種傳令體系就演變成了總指揮官傳令兵作戰指揮官傳令兵作戰部隊。

當規模上升到十萬人左右時,傳令體系演變成中樞指揮傳令兵分級指揮傳令兵作戰指揮傳令兵作戰部隊。

當規模上升到三十萬人左右時,這種傳令體系又加了一層甚至可以說是多層。

隨著人數的增加,戰場範圍的擴大,距離與傳令層次的多級化,使得戰鬥中指揮官指揮意圖的貫徹能力隨之而大大下降。

那個有趣的擊鼓傳話的遊戲,就是讓數十個人坐在一起,第一個人說一句話,然後傳到第二個人耳中,依次傳下去,傳到最後一人耳中時,內容往往已經變了樣。

傳令系統的分級越多,效率也就越低,誤解軍令的機會也會隨之大增。

顯示在行軍上還好一些,很多事情就算聽不明白,也可大致猜測出指揮官的意圖。

一旦在戰事生期間,戰場範圍囊括數十上百里地,周圍喊殺震天,血光遍野,各種戰術選擇的機率大增,猜中指揮官作戰意圖的可能也就大降。

反過來聽錯傳令,誤解其意的事情更是會常有生。

再考慮到指揮官由於其視野所限,收集到的資訊不足,需要不停地有人向其作出彙報,其彙報系統與傳令系統一樣,需要層層遞入,這樣一來,這種綜合資訊的處理能力就會越降低。

儘管這時已經善於用旗語,擊鼓,鳴金等多種指揮作戰方式來大大提高指揮效率,但是由於其自身條件的限制,只能表達出有限的含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