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下令放棄安西四鎮。
垂拱三年(687年),吐蕃翻越喀喇崑崙山和崑崙山進入西域。
攻克安西四鎮,長驅東向,其前鋒直達敦煌。
載初元年(689年),吐蕃趁機進佔安西四鎮。
永昌元年(689年),唐朝文昌右相韋待價西征的軍隊在寅識迦河大敗。
長壽元年(692年),武威軍總管王孝傑與阿史那忠節討吐蕃。
等率軍擊破吐蕃,轉戰數千裡,直至於闐等地,大破吐蕃,重佔安西四鎮。
從而結束了唐蕃在西域反覆爭奪的局面。
延載元年(694年),唐將王孝傑大敗吐蕃與西突厥餘部的聯軍。
王孝傑在青海湖附近的冷泉,打敗吐蕃大將勃論贊刃和吐蕃擁立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俀子。
由於西域地域遼闊,各城國、部族相距較遠等原因,唐蕃雙方在這裡的軍事行動多是遠端行軍,大進大退。
長安二年(702年),武則天於庭州置北庭都護府,取代金山都護府。
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隸屬於安西都護府。
鞏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對西域地區的管轄。
此舉使絲綢之路得以暢通無阻,促進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吐蕃入侵臨洮,王孝傑作為肅邊道行軍大總管,以婁師德為副手.
出擊吐蕃,交戰於素羅汗山,敗於論欽陵、贊婆兄弟。
699年,吐蕃贊普器弩悉弄逼迫論欽陵自殺,結束了噶爾家族幾十年的專權統治。
贊婆和論欽陵的兒子論弓仁投奔武周。吐蕃實力開始衰落。
久視元年(700年)秋,吐蕃將軍麴莽布支攻打贊婆駐守的涼州,圍攻昌松縣。
涼州都督唐休璟率軍到洪源谷,臨陣登高,唐休璟被甲先登,與吐蕃軍六戰六克.
斬麴莽布支副將二人,斬首二千五百級。
築京觀(骷髏臺)還軍。
長安二年(702年)十月十四,器弩悉弄率領一萬多人馬進犯茂州,都督陳大慈與吐蕃軍隊四次交戰,大勝,共斬敵首一千餘級。
器弩悉弄開始謀求與武周的和平,吐蕃派使臣論彌薩請和,武則天在西都長安款待他,唐休璟也被邀請參加宴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