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唐第一主播> 第158章 武則天時期大唐與吐蕃党項的關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8章 武則天時期大唐與吐蕃党項的關係 (1 / 3)

對不起,這節位置發錯了。

諸位可以直接跳過這節。

在作品相關裡面有的。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攻陷龜茲撥換城,唐朝罷四鎮。

咸亨四年(673年),安西四鎮復歸於唐朝。

儀鳳三年(678年),吐蕃進佔安西四鎮。

唐高宗派中書令李敬玄等率兵18萬再次進攻吐蕃。

雙方先戰於龍支,吐蕃退走。

唐軍繼續深入,在青海湖附近與論欽陵率領的吐蕃主力激戰,唐軍大敗。

唐將黑齒常之率敢死隊夜襲吐蕃軍,唐軍才得以乘敵混亂之際退回鄯州

此後,唐在河隴一帶改取守勢,屯田備邊。

吐蕃在河隴以至劍南一帶的戰略則是穩紮穩打,逐步擴大其佔領區域。

對唐的進攻多限於邊境地區,一般不大舉深入。

在西域戰場,由於從唐本土至該地的道路遙遠險阻,後勤供應困難以及雙方的兵力大多用於其它戰場等原因。

唐蕃都有兵力不足的問題。

因而都很注重與當地土著連兵,致使唐蕃之間的戰爭有時表現為針對對方盟友或對方聯盟的軍事行動。

儀鳳四年(679年),崔知辯擊吐蕃,再次收復安西四鎮。

......

咸亨四年(673年),唐朝派鴻臚卿蕭嗣業發兵征討依附吐蕃的疏勒軍。

同年,安撫大使裴行儉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

永淳元年(682年),論欽陵侵掠唐朝柘、松、翼等州。

高宗命李孝逸等分道抵禦。

吐蕃在河源軍被軍使婁師德的軍隊在白水澗反擊,唐軍八戰八捷。

高宗任命婁師德為比部員外郎、左驍衛郎將、河源軍經略副使。

垂拱二年(686年),武則天在平定內部徐敬業之亂以後有意籠絡人心。

顯示其“務在仁不在廣,務在養不在殺,將以息邊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