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寒霜是他收留、看著長大的,自幼便對他的命令從無一絲違拗。
他可猜不到衛寒霜為了不忍心拉李行周下水,心中已經起了維護的念頭。
白衣公子只當她已記下,吩咐已畢,心緒便飄到了別處。
.......
而那邊。
李行周只得給孫秉文出主意,讓今天在門外等著的食客都到櫃檯上登記,明天再來。
明天優先安排這些登過記的食客,依舊給他們免費,眾食客這才散去。
中華廚藝,素來有“七分刀工三分熱炒’,‘無刀不成菜’的說法!
一個合格的廚師,刀工是必要的基礎。
想成為多好的廚師,便需練就多好的刀工!
李行周雖然會做許多菜餚,但那是靠著先進1千多年的知識儲備。
可以做出超越這個時代的菜,可是刀工就呵呵呵了。
畢竟他沒有真正拿出時間去磨練過刀工。
就算刀工差不多,還要練習掂勺。炒菜時,掂勺也是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當然,掂勺所用得鐵鍋不是原先燉菜用的那種厚重的大鐵鍋,而是按照李行周的要求,去鐵匠鋪打造的小一號的適合炒菜的薄鐵鍋。
那種燉菜用的厚重大鐵鍋,就是不裝石子,柿子和大熊兩隻手也掂不起來。
如今”三步倒”後廚的灶臺上全都換成了這種適合炒菜的薄鐵鍋,灶臺上也都加裝了李行周設計的風箱。
掂勺練好了,李行周便開始教柿子做各種炒菜,這個沒有什麼速成的方法,每種菜餚不同的下鍋順序、翻炒的時間長短都會影響菜餚的質量,只能按部就班的把自己會做的菜餚一樣樣教給孫秉文。
至於做燒酒倒是比較簡單,”三步倒”後院就有原先的釀酒作坊,孫秉文按照李行周的要求,在後院又加蓋了一間大房子,作蒸酒的作坊用。
李行周專門囑咐要用磚石壘就,這年代大部分是木結構的房屋,但這間屋子需要整天在裡邊點火蒸酒,李行周還真怕失火。
蒸酒作坊蓋好後,李行周又指點孫秉文安置蒸鍋、安裝銅管和冷卻用的水池。
等一切就緒後,李行周發現酒樓的人手不夠,又和孫秉文去城東的流民中挑了四個個少年做幫工夥計。
李行周和孫秉文挑選的這四個少年,看上去都是老實本分的樣子,而且都是洪災中失去家人、無依無靠的孤兒。
孫秉文跟四個少年簽得是十五年典身長契,四個少年自典自身,典賣於”三步倒”為奴僕夥計。
如今大唐不支援蓄奴,即便大戶人家的典買奴僕,最長期限也是十五年,大唐是不允許籤死契的,典身契約到期之後,必須放奴僕自由。
孫秉文和四個少年的典身契約上寫明的工錢很高。
其實李行周本來是想籤個僱傭契約的。
但孫秉文卻說籤典身契對他們約束更大。
畢竟主奴關係比僱傭關係約束力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