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雖然發現奪得宋國的重要性,但是齊國並不敢就這樣貿然的侵略宋國。
現在是齊國獨霸天下,但是齊國要想獨自滅掉一個強大的諸侯國,顯然是不可能。
雖然齊國滅燕,滅越,滅掉了這兩個強大的諸侯國,但是這都是因為這兩個國家內在的原因。
如果燕國沒有內亂之禍,齊國不可能就這樣滅掉燕國,至於越國,齊楚兩國,楚國出力最大,才能滅掉越國。
如今齊國的國力大升,兵強馬壯,獨霸諸侯,但是齊國出兵任何一個諸侯國,只能保證打敗對方,但是要想滅掉對方,並不容易。
不然的話,齊國早已經對趙國出手了,如果齊國有滅掉趙國的能力,那麼齊國已經擁有滅趙的好幾次機會了,但是齊國沒有滅掉。
不然齊國也不會進軍趙國後,宣而不戰,而不是直接趁勢滅掉趙國。
那是因為齊國雖然獨霸諸侯,但是齊國還沒有強大到,輕而易舉的滅掉一個立足多年的強大諸侯國。
但是如果齊國滅掉宋國後,而且消化了宋國,讓宋國融入齊國,那一切都不一樣了,齊國將會得到大量的人口,資源都不算。
宋國是因為是一箇中立國家,立國以來就是中立,即使晉楚爭霸時期,宋國就存在,但是他沒有被滅掉。
不過宋國很早以前,國力也是相當的強盛,曾經稱霸諸侯一段時間,與楚國爭霸過,與晉國也爭霸過,不過後來爭霸失敗,漸漸的的隕落。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多年的爭霸,雖然漸漸的式微了,但是國力依然在哪裡,如果有個中興之主,宋國不是不可以再次立足中原。
但是晉楚看到宋國的強大,聯手打敗了宋國,宋國當年與晉楚之戰的時候,其實還有著一戰之力。
不過當時的宋襄公號稱仁義之君,而楚國講究了一個蠻夷之道,宋襄公最終為自己的任意買單,敗給了楚國,緊接著又敗給了晉國。
宋國因此末落,後來的宋國公們,因為楚晉的擠壓,在加上能力平庸也無法展開抱負,而為了宋國再也強大不起來,晉國更是在背後支援宋國的商人勢力。
商人勢力起來後,政變奪權,宋國公雖然沒有被篡位,但是權力已經不比當年了,商人注重的是利益,他們講究的是賺錢,對諸侯爭霸,號令天下,沒有什麼興趣,他們追求的乃是利益至上,有錢就是上帝。
而為了避免宋國遭受戰亂之苦,他們簽訂了中立協議,永不爭霸,廢除軍隊,以僱傭兵的形式來維護宋國的軍力。
因為宋國成為了中立之國,兵力也沒有了,很多國家的人為了躲避戰亂之苦,都移民到了宋國,讓宋國的人口暴漲。
在加上商人發展經濟,有錢,有人口,唯獨沒有兵力,讓宋國成為了一個大大的肥肉。
四周的諸侯國誰得到宋國,誰都能稱霸,如果國力在強些,獨霸諸侯也不是問題,像楚國,齊國這種國家,得到後,甚至擁有滅掉天下諸侯的能力。
所以齊國想鯨吞宋國這個肥肉,那就要把外交做好,讓你吞了宋國後,周邊的國家不會有反對意見,默許你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