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部署為:87師負責中山門和太平門區域;88師負責光華門和通濟門;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負責雨花臺和中華門;38師負責水西門;51師負責玄武門;58師則作為司令部預備隊。
另外,顧長官還命令憲兵部隊3個團駐守挹江門,也是作為全軍的督戰部隊,在沒有得到顧長官親自命令,不得放一兵一卒退出城外。
在周文的要求下,南京衛戍司令部直轄的獨立旅暫時進駐浦口,守住傭兵團的大本營。
本來在周文的計劃中,防禦浦口的是現在已經劃歸中央黨部教導總隊統轄的17師。
但現在的17師還在山西進行訓練和整補,起碼還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形成戰鬥力。
當然,這裡說的戰鬥力自然是以傭兵團的標準來衡量的。
現在的17師不但從離石傭兵團的後備團中抽調了大量經過一年以上訓練的新兵加入,而且已經鳥槍換炮,基本上是按照傭兵團的配置換裝,現在正在加緊訓練中。
至於訓練的教官,自然是傭兵團在前幾年戰鬥中受傷致殘的那些個軍官和老兵,由老吳叔和馬叔統一調配。
現在浦口已經是傭兵團的大本營,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資和彈藥空運而來,大部分都存放在浦口軍營。
在17師暫時還無法到達戰場的情況下,浦口僅僅由趙青虎幾百人的江防大隊駐守就有些單薄了,必須有一支信得過的部隊代為守衛。
這支信得過的部隊自然就只有周文的老相熟,南京衛戍司令部的獨立旅了。
獨立旅的前身可是在中原大戰中跟著周文一路奔襲許昌的國民軍第2師第18團,算得上週文的老戰友了。
旅長趙懷義就是原來18團的副團長,後來在周文肅清平波堂水匪的戰鬥中幫了大忙,也算上是知根知底。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周進寶現在已經是南京衛戍司令部後勤處處長,也是從獨立旅出來的。有周進寶幫忙盯著,加上週文跟顧長官的關係,周文相信趙懷義也不會起了其他心思。
當然,在17師到來後,浦口還是要交給趙長壽來防守。
而且周文估計,浦口雖然在長江對岸,但很有可能也會有日軍繞路來攻,到時候還是自己的部隊用起來更為放心。
這裡有人要問,整個城防部署都安排了**精銳,周文的教導總隊難道來打醬油嗎?
這裡就要提到,巷戰並不意味著就要將全部兵力龜縮排城,城邊周圍的重要戰略要地也不能輕易放棄,特別是戰略制高點。
南京城邊的戰略高地其實就兩個最重要,一個是雨花臺、一個就是紫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