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
宋知書走出房間,大周皇帝也很快收斂起了笑意,眉頭微蹙:“鄭卿,你剛剛為何不讓朕多說?宋知書雖然與尋常讀書人不同,但朕也有辦法,讓他選擇為大周效力的。”
他的聲音有些冷淡,帶著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態度。
這才是大周皇帝,天下共主,九五之尊。
在宋知書面前的表現,也只是為了拉近關係而已。
“陛下。”
鄭公文先是拱了拱手,隨即才繼續道:“宋知書是大才,而但凡大才,都有自己的傲氣和傲骨,不會輕易屈服,且宋知書他是真正的儒家君子,一味的施壓,效果只會適得其反,陛下又不是不知道,當初宋知書不過一小小外門弟子,就敢直接怒斥作為首席大師兄的慕長歌。”
“可見此人內心剛強,但凡決定的事情,就不會有任何改變,陛下的確可以施壓,但臣擔心會激起宋知書的反抗之心,屆時無法拉攏不說,還有可能將其推向大周的對立面。”
“這樣一來,陛下今日之行,不說沒有任何意義,反而可能會出問題。”
鄭公文也是讀書人,明白讀書人的脾性。
況且宋知書還是連續寫出兩篇儒家經典的人,更知道這樣的人,不會因為壓力而屈服。
他明白大周皇帝想要將對方收為己用,但不管如何,也需要講究方式方法才行。
現在大周的情形,可是越來越微妙了啊。
“鄭卿說的沒錯,是朕著急了。”
這時候,大周皇帝開口,明白自己處理的方式有些問題。
可實在沒辦法,宗門勢力一旦全部聯合起來,那大周才是真正的危險,他才需要更多的力量。
宋知書現在看似影響不到什麼,可以後就不一定了。
所以想要提前準備。
“陛下的顧慮,臣自然知曉,不過.雖然現在宋知書沒有答應,但陛下也可以做些什麼,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繼續拉攏,也能讓各大勢力知道,宋知書與我大周朝廷,是有關係的,這就相當於是一個態度。”鄭公文知曉,宋知書是不可能入王派儒家了。
可若是能將對方拉攏到大周,那似乎也不錯。
“不錯。”
大周皇帝聞言,稍作思索,知道怎麼做了。
不過他也沒有在這個地方多做思考,沉吟一聲後,便繼續道:“老三那裡如何?他對於爭奪散修盟盟主的位置有多大把握?”
從散修聯盟成立之後,有很多人的目光都放在那些道子身上。
而大周王朝,自然也不會放棄這一股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