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明月城中。
宋知書眼神堅毅,腳步堅定。
他走在城中的街道上,所有的景象都盡收眼底,周圍車水馬龍,行人來往,所有的一切還是和之前一樣,但又不一樣了。
他看到有修士因為一點收穫,相約好友舉杯暢飲,相約一同築基,一如當初自己和李刀幾人。
他也看到有人巡山空手而歸,眉頭緊蹙,神情落寞,在為日後的修行資源而發愁。
他還見到有人在道路旁爭執,言稱分配不均,控訴巡山區域被人私自劃分。
他又見到和王壯一樣的信差,步履匆匆,低頭快速前行。
他又見到凡人因交不起房租,帶著一家收拾細軟。
有人哭訴,有人忍氣吞聲,有人怒目相對。
一幕幕,皆有不同,一個個人,皆有不同的故事,不僅呈現在宋知書眼前,也映照在心中。
宋知書仔細的觀察這些,在思考,再也不是局外人,也是試圖瞭解他們的內心,感受著那些人的悲歡與離合,人人皆不同,但人人都有迷茫。
不由的,在其體內一道道浩然正氣不斷湧動,似乎被自己的心緒影響。
胸口中,那一股鬱結之氣,也完全呈現了實質,但卻沒有像之前一般,堵塞於內,它彷彿要從胸口衝出,而指向的地方,正是執法堂。
“完美練氣,煉化一口氣,而這一口氣的煉化,並不是修,而是行。”
宋知書自語,徹底明悟,隨著不斷前行,念頭逐漸通達,腳步速度也更快,但也更加的堅定。
不久後,他便走到了執法山下,然後沒有絲毫猶豫,踏了上去。
“這個人是誰,是要上執法堂嗎?”
“他是宋知書啊,不是說前兩天出去了嗎?怎麼又要回來?”
“傳言他被針對,朋友也被牽連,現在還關在我們執法堂,有人說是受了冤。”
執法山的道路上,一些執法弟子見到宋知書後,面露驚愕之色,有知道情況的人,更是道出些許內幕。
“宋知書不過是個雜役弟子而已,就算遭遇不公又如何,能做什麼呢?”
“是啊,他身後的李青舟師姐如今也在外面,沒人幫忙啊。”
“不管怎麼樣,且看他要怎麼做吧。”
而因為宋知書迴歸的訊息,很多人都知道了,所以在他身後,也跟著一群人,想看看對方要怎麼做,其中不僅有雜役弟子,更有外門弟子。
隨著時間推移,約莫半個時辰後。
宋知書走到了山頂,雙腳踏在了執法堂的廣場上。
此刻,在廣場上已經有很多弟子了,他們都是得到訊息的人,提前趕來。
不過大多數都遠遠望著,並沒有靠近。
至於執法堂弟子,在看到宋知書後,相視一眼,卻並未選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