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天下真的有報應,就像人有生老病死一樣,那又何必等和尚唸經宣傳,又何必等佛祖來點醒,我們大家一出生難道不就該知道麼?」
李世民愣愣的看著李恪,他只是悲傷自己的淒涼的現狀而已,沒想到李恪會說出這樣一段話。
李恪接著勸道:「我不相信報應,不過卻相信因果,就像漢末天下土地兼併,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百姓無隔夜之食,而富戶不肯賑濟分毫。
今日種下因,明日結出果,所以黃巾暴亂天下倒懸,多少富戶一夜良田美宅化為焦土,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而後五胡亂華漢人倒懸,被稱呼為兩腳羊,任人蹂躪奴役,這就是當日因,今日果。
南朝佛寺大興,天下禮佛,而佛門不自
愛,不納稅,不生產,往佛堂一座,天下供奉,佛門甚至放高利貸,派人收租能打死百姓,逼人賣兒賣女家破人亡。
佛不自愛,才有後世滅佛之事,天下百姓人人喊打,佛家結的善緣耗盡,香火近乎斷絕,這就是因果。
大唐承隋之遺志,解萬民倒懸之苦,使百姓避免如三國那般戰禍,使得異族沒有機會再次窺視中原上演亂華悲劇,父皇登基更是勵精圖治,大唐百姓安居樂業,四夷賓服,萬國來朝,此等盛世怎麼能說是報應呢?」
李世民苦笑一聲:「朕當初宣武門之事致使太上皇中年喪子兄弟禍起蕭牆,種下惡因才有今日朕中年喪妻喪子的惡果麼?」
李恪嘆息一聲:「父皇何必把過錯都往自己身上攬,那只是個意外,人註定要往前看,您還有兕子,還有我們這一堆兒女指望您的關愛呢。
我想母后在天有靈也不希望您這樣傷心。」
李恪端起酒壺:「除夕了,明年就是新年了,大唐還需要父皇帶領,大唐兩千萬百姓都視父皇如父,吐蕃虎視眈眈,高句麗猶如小醜跳樑,吐谷渾新附內亂不止。
大唐境內關東氏族對大唐皇室還不認可,江南地主對大唐統治持觀望態度,突厥隨時等著大唐犯錯好再次復起,草原上回鶻人隨時準備掀起新的戰爭取代突厥成為新的禍害。新安地區的那些土王圍山成寨不服王化久矣。
這些都需要父皇去解決,您可不能頹廢。」
李世民呵呵兩聲;「照你這麼說,好像大唐隨時都會風雨飄搖一樣。
剛才說盛世的是你,現在說危機的又是你,怪不得他們都說你這張嘴啊,真是利索的很了!」
李恪搖頭說道:「不管我再巧舌如簧,也說不動滿朝文武,一千個我這樣的也不如您,大家還是需要您這樣能帶著大家做實事,能帶著大唐越來越好的人。」
李世民也端起了酒杯:「那就好好做事吧,你啊,還是把心思多用在朝堂上,錢再多不過是一串銅板,堆在倉庫發黴腐朽,餓不能食寒不能衣,不如多為百姓做些實事,多收一斗,則百姓能喝上稀粥,多收一石,百姓就能吃上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