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點頭:「父皇說的對,百姓衣食才是國之根本,兒臣光想著賺錢確實不如埋頭實物。
對了,父皇,您年前安排閻立本找我去設計大明宮,他一直沒有去,這大明宮還建不建?」
李世民疑惑:「他沒有去麼?可能因為什麼事情耽誤了吧,建肯定是要建的,畢竟……」
李世民反應過來了,你擱這諷刺誰呢,對著李恪的腦袋就是一巴掌:「朕是讓你多重視實務,多關心朝堂,不要總想著自己那一攤子,要胸懷天下!」
李恪摸摸頭,這李世民手勁是真大:「是,我肯定關心,這一個月朝堂上也提出了不少問題,兒臣打算一件一件都給解決嘍!
過完年就搞,先從修長安到洛陽的馳道開始……」
李世民眉毛一挑:「怎麼,你在朝堂上說的那馳道還真的能修不成?」
李恪點頭:「您該不會認為我在朝堂上是在開玩笑吧?」
李世民沒有說話,意思很明顯,他就是覺得李恪是在開玩笑!
李恪捂著頭大無語了,怪不得當初那群大臣沒有一個站出來說贊成的,搞了半天都以為他在開玩笑呢!
李恪問道:「他們沒有見過我工坊那邊修的路,您總見過吧?怎麼也會覺得是靠譜呢?既然一段修的了,那麼延長加寬之後怎麼就不行了?」
李世民問道:「可是你不是說很貴嘛?那個價格,大唐根本承受不起吧?」
李恪嘆了一口氣:「父皇,您不能這麼想,這個就像以工代賑,以工代賑您總知道吧,咱們花錢修路得到的可不止是一條路啊。
您看,修路要磚頭,磚廠得建吧,要石灰,石灰窯得有吧,燒磚頭石灰要建窯要有煤炭,這煤炭得挖吧?修路的工人要有吧。
僅僅是這些能養活多少百姓,原本百姓只能種地得個溫飽,現在他們透過修路在工地上幹活還掙了錢,有錢了就可以買衣服買買肉,這是不是又讓布匹有了銷路?
那麼多工人在一起,各種餐館娛樂設施不都有了,又是一大批百姓可以靠這個掙錢養家。
這些錢雖然花出去了,這不正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麼?
路修好之後,這路好了,馬車也就多了,更多人從事馬車貨執行業,既繁榮了兩地之間的陸上交通,也讓沿途城鎮客流變多,馬車也養活了百姓。
而且百姓透過馬車貨運得了利,自然就願意養馬,那大唐關內就有人養馬豈不是比塞外安全靠譜的多?
除了這兩個隱藏的利益,這幫長安解決運輸難題也是實打實的好處吧,馳道運力能翻十倍,就算翻五倍,日積月累之下,修幾個戰略儲備倉庫,真到災荒的時候,長安不就沒有缺糧的憂慮了?
這麼多好處怎麼就會有人不願意花這點錢呢?」